TOP

扁平疣悄然来袭,识别与防治刻不容缓

2023-09-24 11: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皮肤病的大家族里,扁平疣虽然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样来势汹汹,却凭借其悄无声息的侵袭和难以忽视的影响,困扰着众多人群。它不仅关乎外貌美观,更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深入了解扁平疣,学会如何精准识别并有效防治。

一、认识扁平疣

(一)发病原因

扁平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有众多亚型,其中主要是低危型HPV,如HPV-3、HPV-10等。当皮肤出现微小破损时,HPV便趁虚而入,感染上皮细胞,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转录和翻译,刺激细胞异常增殖,从而形成扁平疣。

(二)发病机制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识别并清除入侵的病毒,但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时,就难以有效抵御HPV。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患有慢性疾病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系统功能被削弱,HPV更容易在体内“兴风作浪”,引发扁平疣。

(三)症状表现

扁平疣好发于青少年,常见于面部、手背及前臂等部位。它通常表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可为肤色、淡褐色或淡红色。这些丘疹一般不痛不痒,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搔抓后出现同形反应,即沿着搔抓痕迹呈串珠状排列新的疣体,这是因为搔抓导致病毒自身接种传播。

二、扁平疣的危害

(一)影响美观

扁平疣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密密麻麻的疣体严重影响面部和手部的美观,给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自信心受挫,影响社交和日常生活。

(二)传染性

扁平疣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皮肤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衣物等传播。这不仅容易使患者自身其他部位感染,还可能传染给家人和朋友,破坏正常的生活秩序。

(三)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虽然扁平疣恶变的几率较低,但长期存在且未经有效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反复摩擦、破损、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时,有可能发生恶变,转化为疣状癌等恶性肿瘤。

三、扁平疣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医生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初步诊断。典型的扁平疣症状较为明显,医生通过观察疣体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部位等特征,基本可以判断。比如,青少年面部出现不痛不痒的扁平丘疹,就高度怀疑是扁平疣。

(二)辅助检查

为了进一步确诊或与其他皮肤病鉴别,有时会进行辅助检查。皮肤镜检查能观察到扁平疣特有的血管和表皮结构,辅助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取疣体组织进行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可准确判断是否为扁平疣以及病变程度,不过该方法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临床诊断不明确时才使用。

四、防治方法

(一)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晚尽量睡7-8小时;坚持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像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入侵。

2.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避免交叉感染;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减少病毒附着和传播的机会;保持皮肤清洁,但避免过度搓洗,防止皮肤破损。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维A酸类药物,如维甲酸乳膏,能调节表皮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疣体脱落,适用于疣体较小、数量较少的情况,一般需连续使用数周。水杨酸具有角质剥脱作用,可溶解疣体表面角质,使疣体逐渐脱落,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接触正常皮肤。

-口服药物:对于疣体较多、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口服免疫调节剂,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清除病毒,但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2.物理治疗

-冷冻治疗:利用液氮的低温使疣体组织坏死、脱落。治疗时会有轻微疼痛,一般一次治疗后疣体可在1-2周内逐渐脱落,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完全清除。

-激光治疗:通过高能激光束直接破坏疣体组织,治疗效果立竿见影,但可能会留下轻微疤痕,治疗后需注意护理,避免感染。

-电灼治疗: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效应灼烧疣体,使其碳化、脱落,操作时需精确控制深度和范围,以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

五、治疗后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治疗后,皮肤需要一段时间恢复。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结痂后让痂皮自然脱落,切勿强行抠除,以免影响愈合和留疤;注意防晒,治疗后的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紫外线照射可能导致色素沉着,影响皮肤外观。同时,要定期复查,观察疣体是否复发,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扁平疣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对生活和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要提高对扁平疣的认识,做好预防工作,一旦发现症状,及时就医,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做好护理,这样才能有效应对扁平疣的威胁,拥有健康光滑的肌肤。

(王丽娟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皮肤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