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重症烦躁病人如何正确约束

2023-09-25 08: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重症监护室(ICU)环境中,部分病人由于疼痛、不适、药物反应或意识状态的改变,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可能导致病人自我伤害,还可能影响医疗设备的正常使用,甚至干扰医护人员的治疗操作。因此,对重症烦躁病人进行合理的约束,成为ICU护理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约束措施必须建立在尊重病人、保障其安全与舒适的基础上,遵循严格的伦理与法律框架。以下是一份关于重症烦躁病人正确约束的全方位指导,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和家属在必要时实施安全、人性化的约束策略。

一、理解烦躁行为的根本原因

在处理重症烦躁病人的约束问题前,首要任务是深入理解其烦躁行为的根本原因。这包括但不限于疼痛、呼吸困难、药物副作用(如镇静剂撤药反应)、环境因素(如噪音、光线)、恐惧或焦虑等。通过仔细评估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心理状态,医护人员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不必要的约束使用。

二、约束前的准备与评估

1. 全面评估:在决定实施约束前,必须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人的意识状态、认知功能、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既往行为模式等。

2. 制定个性化计划:基于评估结果,与医疗团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约束计划,明确约束的目的、方式、持续时间及解除条件。

3. 获取知情同意:在采取约束措施前,必须向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或具有决策能力的病人本人详细解释约束的必要性、风险及替代方案,并获取其书面同意。

三、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与方法

1. 软性约束:优先使用软性约束,如可调节的约束带、手套或袜子(用于防止抓伤),这些工具对皮肤的压迫较小,易于观察病人的反应。

2. 环境调整:优化ICU环境,如降低噪音、调整光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宁静的治疗空间。

3. 药物干预:在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镇静或镇痛,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和烦躁。

4. 体位管理:采用合适的体位,如侧卧位或半卧位,以减少对特定部位的持续压力,同时便于观察和护理。

四、实施约束时的注意事项

1. 持续监测:实施约束后,应持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情绪变化及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确保约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定期评估:每隔一段时间(如每2小时)对约束的必要性进行重新评估,一旦病人的状况改善或烦躁行为减少,应及时解除约束。

3. 人性化关怀:在约束过程中,应保持与病人的沟通,通过温柔的话语、轻柔的触摸等方式,给予其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4. 记录与报告:详细记录约束的开始时间、原因、方式、持续时间及解除时间,以及病人的反应和任何异常情况,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

五、解除约束后的护理

1. 逐步过渡:在解除约束前,应逐步减少对病人的限制,观察其是否能够自我管理,避免突然解除约束导致的不适应或再次烦躁。

2. 心理支持:对经历过约束的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理解约束的必要性,减轻因约束而产生的恐惧或不安。

3. 家庭参与:鼓励家属参与病人的护理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同时教育家属如何在家中继续监测和应对病人的烦躁行为。

六、总结

重症烦躁病人的约束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任务,需要在确保病人安全的同时,兼顾其尊严和舒适度。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计划、合适的工具与方法、持续的监测与评估、人性化的关怀以及解除约束后的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约束使用,提高病人的治疗体验和康复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家属及病人的共同参与至关重要,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尊重、舒适的治疗环境。

(丁晓娜 荥阳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