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帕金森病康复秘籍:如何让生活更“稳当”?

2024-10-18 18: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它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通过科学的康复方法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帕金森病患者完全有可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稳当”。本文将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的康复秘籍,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一、了解帕金森病,正视疾病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了解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合理的治疗和管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和家属应正视疾病,积极寻求医疗帮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二、药物治疗是基础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治疗的基础。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运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药物治疗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便秘、幻觉等。因此,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密切关注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物理治疗助力康复

物理治疗是帕金森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姿势控制和平衡能力,减少运动障碍。

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耐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转身、迈步等,可以增强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物理因子治疗:包括电疗、热疗、冷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等。例如,电疗可以通过刺激肌肉收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热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冷疗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四、言语与认知训练并重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能影响言语和认知能力。因此,言语治疗和认知训练也是康复的重要方面。

言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出现发音不清、语速减慢、吞咽困难等言语障碍。言语治疗师可以通过语音练习、吞咽训练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咽喉肌肉的功能,提高发音清晰度和流利度。

认知训练: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记忆、学习新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玩记忆游戏、做笔记等方式锻炼记忆力;通过阅读、拼图等方式提高注意力水平;通过尝试解决问题、推理判断等方式提升认知功能。

五、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不可少

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诸多困难,如穿衣、洗漱、进食等。因此,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也是康复的重要一环。

穿衣训练:鼓励患者自己穿脱衣裤、系鞋带、系纽扣等动作。患者应选择易穿脱的服饰,衣服的层数以不影响关节活动范围为宜。鞋子应选择穿脱方便、支撑好、鞋底有弹性的款式,以增加步行的稳定性。

个人卫生训练:帮助患者选择安全舒适的体位洗澡;抓握牙刷、梳子困难时,可以增加把柄直径或使用电动牙刷;可以选择一些辅助器具帮助患者洗澡、梳头、剪指甲等。同时,要防止洗澡时地滑摔跤,可以铺防滑地毯,在浴室周围安装扶手。

进食训练: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完成进食。进食困难者,注意调整食物质地,选择易于咀嚼、吞咽的温热食物,少量多餐。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吞咽训练,如练习吞咽口水、咀嚼口香糖等。

六、心理调适同样重要

帕金森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因此,心理调适也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心理支持:家人和朋友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可以鼓励患者加入帕金森病友组织,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获得心理支持。

心理咨询: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七、预防跌倒,保障安全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平衡能力受损,容易发生跌倒。跌倒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伤害,还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负担。因此,预防跌倒也是康复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改善居家环境:移除家中的绊脚物,保持室内光线明亮,使用防滑地毯和扶手等辅助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使用辅助器具:对于平衡能力较差的患者,可以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来提高行走的稳定性;

加强平衡训练:通过物理治疗中的平衡训练,可以增强患者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八、持续监测,及时调整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的病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持续监测病情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诊,向医生汇报病情的变化和药物反应等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自我监测:患者和家属也可以学会一些自我监测的方法,如观察患者的运动症状、言语能力、认知能力等是否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王欣 西华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