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架术后护理‘必修课’,如何预防再狭窄与血栓形成?

2025-04-17 14: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已成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尤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架的植入能够迅速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从而挽救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然而,支架术后并非一劳永逸,预防支架内再狭窄与血栓形成成为患者术后护理的“必修课”。本文将深入探讨支架术后如何有效预防这两大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实用的护理指导。

一、理解支架术后再狭窄与血栓形成的原因

再狭窄:支架术后再狭窄主要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生所致。支架作为异物植入血管后,会刺激周围血管壁产生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增殖,形成新生内膜,导致血管腔再次狭窄。

血栓形成:支架表面覆盖的血液成分(如血小板)在支架植入初期可能形成血栓。此外,支架内的内皮化不完全或药物洗脱支架释放的药物抑制内皮细胞生长,也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栓形成可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二、预防再狭窄的策略

药物治疗:术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是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关键。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血管内皮损伤,也有助于预防再狭窄。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和保持适当体重是预防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基石。这些措施能够改善血管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再狭窄的风险。

定期随访与监测:术后定期回访医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管病变,对于预防再狭窄至关重要。

药物洗脱支架的选择:相比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能够释放抑制细胞增殖的药物,减少再狭窄的发生率。但需注意,药物洗脱支架也可能延长抗血小板治疗的时间。

三、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术后初期,特别是在支架内皮化不完全时,需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关注出血风险: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因此,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识别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龄、吸烟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术后患者应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避免非必要手术或创伤:在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应避免非必要的手术或创伤性操作,以减少出血和血栓形成的风险。如需进行手术,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四、心理支持与生活方式干预

支架术后,患者往往面临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同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等,改善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也是预防再狭窄与血栓形成的重要方面。

五、结论

支架术后预防再狭窄与血栓形成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随访与监测、识别并控制高危因素以及心理支持与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再狭窄与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患者应积极参与术后护理,遵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促进术后康复。

(郭旭楠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病二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