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为现代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通过植入心脏支架,撑开严重狭窄或者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恢复和改善心肌供血,以挽救生命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支架植入术后的康复之路却可能并非一帆风顺,“再狭窄”问题犹如一颗定时炸弹,让术者和患者都倍感压力,忧心忡忡。其实,中医药在支架植入术后康复领域也有着一些独特的优势,以下三招可助力破解这一困局。
一、中药内服: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需要支架植入的患者,大都存在身体元气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即“阳微阴弦”。支架植入术后,可能临床症状会明显改善,但是体质类型不会瞬间完全改变,中医依据辨证论治,为患者量身定制药方,调理体质。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气短、胸痛固定,舌质紫暗等,多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大补元气,推动血液运行;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明显改善心脏及血管的气血供应,降低再狭窄风险。若是痰瘀互结证,患者多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舌苔腻,此时二陈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较为适宜。半夏、陈皮化痰理气,茯苓健脾利湿,配合活血化瘀之品,既能祛除痰浊,又可化解血瘀,从根源上清理血管内的病理产物,防止其堆积导致血管再次狭窄。中药内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期调理,纠正机体阴阳的失衡状态,为血管健康筑牢根基。
二、针灸推拿: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文化的瑰宝,对支架术后康复能起到较大作用。内关穴,乃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效果显著,针刺此穴可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足三里,有强壮保健、调理脾胃之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针刺足三里能促进气血生成,增强体质,帮助身体恢复。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肝肾阴虚者可滋阴潜阳,脾虚湿盛者能健脾祛湿,使阴阳平衡,经络通畅。
同样,推拿对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也能发挥重要作用。沿着膀胱经、心包经等经络进行按摩,手法轻柔而渗透,可放松肌肉,缓解术后身体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在胸部及背部特定穴位区域进行推拿,能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如同为心脏及血管做一场“温柔的体操”,能帮助心脏更好地恢复活力,减少因气血不畅引发的再狭窄隐患。
三、情志饮食:宁心安神,膳食养生
支架植入术后,许多患者因担心病情复发而焦虑不安,情志不舒会导致肝郁气滞,影响气血运行。中医强调情志调养,引导患者保持平和心态,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使肝气条达,气血和顺。
饮食方面,遵循清淡、营养、均衡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如芹菜富含膳食纤维,可降脂降压;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有助于改善血脂状况。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类,为身体修复提供营养。避免肥甘厚味、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痰湿内生、火热上炎,加重血管负担。同时,可根据体质辨识,给予个性化食疗建议,如气虚者可食用山药粥,阴虚者多喝百合银耳羹,以食养身,助力康复。
中医用这三招,从内服、外治到生活调养全方位入手,虽不能一蹴而就,但做到持之以恒,定能在支架术后康复之路上为患者保驾护航,大大降低“再狭窄”的发生几率,让患者重拾健康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与治疗,以确保康复安全有效。
(李兴渊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