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支架术后护理,防血栓与再狭窄的长期管理

2025-04-23 15: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心脏支架手术,作为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为众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希望。然而,支架植入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术后的长期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预防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的发生。本文将深入探讨心脏支架术后护理的关键要素,特别是防血栓与再狭窄的长期管理策略。

一、心脏支架术后的生理变化与挑战

心脏支架手术通过导管将金属支架送入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扩张血管,恢复血流。尽管支架能够迅速缓解心绞痛等症状,但术后患者仍面临两大主要挑战:血栓形成和再狭窄。

血栓形成:支架作为异物植入血管,可能触发机体的凝血反应,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再狭窄:支架植入后,血管内膜可能过度增生,导致血管再次狭窄,影响血流,患者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或接受其他治疗。

二、防血栓的长期管理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术后,患者通常需要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治疗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通常至少持续一年。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定期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出血倾向。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度运动,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血栓形成的基础。

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血栓形成危害的认识,教会患者识别可能的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及时就医。

三、再狭窄的长期管理

药物治疗:除了抗血小板治疗外,医生可能还会开具他汀类药物,以降低血脂,减少血管内膜增生。

定期随访与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CT或造影等检查,监测血管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再狭窄。

生活方式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对预防再狭窄至关重要。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减压等,都有助于改善血管健康。

新技术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的应用,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对于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还会考虑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先进技术进行更精确的评估和治疗。

四、心理支持与社会融入

心脏支架术后,患者不仅面临生理上的挑战,还可能经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对术后恢复至关重要。同时,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增强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药物依从性:教育患者理解药物的重要性,坚持按时服药,不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症状监测:教会患者识别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健康记录:鼓励患者记录日常饮食、运动、体重、血压等指标,定期与医生分享,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六、未来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脏支架术后的长期管理将更加精准、个性化。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风险,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将成为未来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心脏支架术后的长期管理,特别是防血栓与再狭窄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医生、家庭成员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药物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的医疗随访、心理支持以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每一次心跳都充满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龚丽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心内二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