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吃南瓜降血糖?这些“控糖食物”可能是隐藏杀手!

2023-06-10 19: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糖尿病管理的饮食领域中,流传着诸多关于“控糖食物”的说法,南瓜能降血糖便是其中之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许多看似健康的“控糖食物”背后,可能隐藏着升糖风险。

一、南瓜:降糖谣言与真相

南瓜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锌、蛋白质、果胶和膳食纤维等。在日常生活里,适当食用南瓜可使肠道蠕动增加,吸附肠道中的毒素,达到润肠通便和保护胃黏膜的效果。但南瓜并不具备降血糖的功效。

从成分来看,南瓜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和糖分,这些成分可以快速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升高。南瓜的升糖指数(GI)约为75,属于高GI食物。高GI食物进入人体肠胃后易被消化,会迅速分解为葡萄糖并提高血糖水平。虽然有动物研究表明,南瓜中含有的南瓜多糖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但南瓜多糖在南瓜中的含量非常低,依靠吃南瓜来降低血糖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食用南瓜需要谨慎。如果过量食用南瓜,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上升,长期下来,可能会增加心血管、视力、神经、足部等病变的风险。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南瓜,但要注意控制食用分量,每次食用量尽量不要超过250克,并将南瓜作为餐中的一部分,搭配其他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和瘦肉等,以平衡血糖变化。同时,在烹饪南瓜时要避免加糖,以免血糖迅速上升。

二、容易被忽视的“控糖陷阱”

除了南瓜,还有一些食物也被误认为是“控糖食物”,但实际上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

- 高糖水果:如菠萝蜜、荔枝、香蕉、哈密瓜、西瓜等,这些水果虽然营养丰富,但糖分含量较高。对于控糖人群来说,应适量食用或避免食用。例如,荔枝的含糖量较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引发“荔枝病”,出现头晕、心慌、出汗等症状。

- 含糖甜点:蛋糕、饼干、巧克力、冰淇淋、奶茶等甜食,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这些食物不仅热量高,还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不利于血糖控制。特别是奶茶,很多商家为了追求口感,会添加大量的糖浆和奶精,其含糖量远超人们的想象。

- 油炸食品:炸鸡、薯条等油炸食品热量高,摄入后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加重脂质代谢异常,影响血糖控制。同时,油炸食品在烹饪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 高脂肪食物:肥肉、奶油、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不仅热量高,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不利于血糖控制。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高淀粉蔬菜:土豆、山药等蔬菜含有较高的淀粉含量,摄入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并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在食用这些蔬菜时,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并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

三、科学控糖的食物选择

对于控糖人群来说,选择低GI的食物是关键。糙米、全麦面包、绿叶蔬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糙米:糙米是未经精细加工的大米,保留了稻谷的胚芽和麸皮,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与白米饭相比,糙米的升糖指数较低,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够使血糖上升更加平稳。

- 全麦面包:全麦面包是用全麦面粉制成的,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它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减少血糖的波动。在购买全麦面包时,要注意查看配料表,选择全麦粉含量较高的产品。

- 绿叶蔬菜:如菠菜、生菜、芹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且热量低、升糖指数低。绿叶蔬菜可以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有助于控制血糖。

此外,冬瓜、娃娃菜、樱桃小萝卜、莴笋、芹菜、生菜、海带等食物也适合控糖人群食用。例如,冬瓜含糖量很低,适合做成冬瓜虾仁汤,既控糖又补充了蛋白质;海带富含蛋白质,在蔬菜中较为少见,可做汤或凉拌食用。

四、控糖饮食的综合管理

控糖饮食不仅仅是选择合适的食物,还需要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和食用量。烹饪方式应尽量选择清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油煎等高油脂的烹饪方法。同时,要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

除了饮食管理,控糖人群还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有助于降低血糖。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在控糖过程中,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物进行治疗。

结语

在糖尿病的饮食管理中,不能盲目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控糖食物”说法。南瓜并不能降血糖,高糖水果、含糖甜点、油炸食品等看似健康的食物也可能对血糖控制不利。控糖人群应选择低GI的食物,合理搭配饮食,注意烹饪方式和食用量,并结合运动和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吕洁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分泌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