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肾结石的"疯狂之旅":从尿液结晶到疼痛暴击

2025-01-30 20: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9263

在人体的精密“下水道系统”——泌尿系统中,肾脏作为“净化工厂”,承担着过滤血液、排出废物的重要任务。然而,当尿液中的某些成分浓度过高时,就可能引发一场悄无声息的“疯狂之旅”:从微小的尿液结晶,逐渐演变为令人痛不欲生的肾结石。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场“疯狂之旅”的神秘面纱,了解肾结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如何给身体带来暴击。

一、尿液结晶:肾结石的“种子”

尿液,本是身体代谢废物的“运输车”,正常情况下,它像清澈的溪流,带着溶解的矿物质和废物,顺畅地流经肾脏、输尿管、膀胱,最终排出体外。然而,当水分摄入不足、饮食失衡(如高盐、高蛋白饮食)或某些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尿液中的钙、草酸、尿酸等成分浓度升高时,这些物质就可能像盐粒在饱和溶液中析出一样,在尿液中形成微小的晶体。

这些晶体,就是肾结石的“种子”。它们可能小如沙粒,肉眼难以察觉,却已埋下了日后结石形成的隐患。此时,身体通常会通过尿液的冲刷作用,将这些小晶体排出体外,避免它们进一步生长。但如果尿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如脱水时),这些晶体就容易在肾脏的某个角落“安营扎寨”,开始它们的“疯狂生长”。

二、结石形成:从“小沙粒”到“大石头”

一旦晶体在肾脏内扎根,它们就会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附周围的矿物质和有机物,逐渐长大。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期间结石可能停留在肾脏内,也可能随着尿液的流动,进入输尿管、膀胱,甚至尿道。

结石的成分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不同成分的结石,其形成原因和生长速度也有所不同。例如,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类型,与高草酸饮食(如菠菜、甜菜等)和钙摄入过多有关;而尿酸结石则与高尿酸血症(如痛风患者)密切相关。

三、疼痛暴击:结石的“终极报复”

当结石在泌尿系统中移动时,尤其是当它们卡在输尿管这个狭窄的“关卡”时,就会引发一场突如其来的“疼痛暴击”。输尿管为了将结石排出体外,会剧烈收缩,试图将结石挤下。这种强烈的肌肉收缩,会刺激输尿管壁上的神经末梢,产生剧烈的疼痛,俗称“肾绞痛”。

肾绞痛的疼痛程度,常被形容为“仅次于分娩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腰部或腹部剧烈疼痛,如同刀割一般,疼痛还可能放射至下腹部、大腿内侧或会阴部。同时,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这种疼痛往往来势汹汹,让人难以忍受,甚至需要紧急就医。

四、肾结石的“疯狂之旅”如何终结?

面对肾结石的“疯狂之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对于较小的结石(通常小于6毫米),可以通过多喝水、多运动,配合使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自行排出。

2.体外冲击波碎石:对于中等大小的结石,可以利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产生的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块,再通过尿液排出。

3.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结石或无法自行排出的结石,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

五、预防肾结石:从生活习惯做起

预防肾结石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促进尿液的稀释和流动。

1.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喝2000毫升水,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的形成。

2.合理饮食:减少高盐、高蛋白、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降低尿液中结石成分的浓度。

3.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尿液的流动,有助于结石的排出。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结石问题。

肾结石的“疯狂之旅”,虽然令人痛不欲生,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形成机制,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终结这场“疯狂之旅”,守护我们的泌尿系统健康。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饮水、饮食和运动,让尿液成为身体真正的“清澈溪流”,而非结石的“温床”。

(郝朝辉 郑州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0
0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