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顺产or剖宫产?如何选择更科学?

2025-04-18 08: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顺产:回归自然的“生理分娩”

顺产是指胎儿通过母体阴道自然娩出的过程,是人类繁衍的本能方式,也是大多数健康孕妇的首选。

(一)顺产的优势:对母婴的双重益处

1.对产妇的好处

创伤小、恢复快:无需手术切口,产后当天可下床活动,2-3天即可出院。阴道分娩对子宫的损伤较小,产后出血风险低,远期并发症(如盆腔粘连、子宫憩室)较少。

降低妇科疾病风险:顺产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恶露淤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癌等疾病的发病风险。

心理优势:顺产过程中母体分泌的内啡肽可缓解疼痛,产后快速分泌乳汁,增强母婴情感联结,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

2.对新生儿的好处

呼吸系统更健康:胎儿通过产道时,肺部受到挤压,可排出羊水和黏液,减少新生儿湿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免疫系统更完善:顺产时胎儿接触产道有益菌群,有助于建立肠道微生态,降低过敏、哮喘等疾病风险。

神经系统发育更优:产道挤压可刺激胎儿头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发育,部分研究显示顺产儿远期认知能力略优。

(二)顺产的条件与风险

1.适合顺产的情况

胎儿因素:胎位正常(头位)、体重适中(2500-3500克)、无脐带绕颈或绕颈1-2周且松紧度适宜。

母体因素:骨盆大小适中、无严重妊娠合并症(如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产力正常(子宫收缩有力)、心理状态良好。

胎盘因素:胎盘位置正常(非前置胎盘),无胎盘早剥等异常。

2.顺产的潜在风险

产程延长:可能导致胎儿缺氧、酸中毒,或引发产妇疲劳、产后出血。

会阴损伤:约90%的顺产产妇存在会阴撕裂或侧切,严重时可能损伤肛门括约肌或直肠。

羊水栓塞:罕见但致命,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发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1-8/10万,死亡率高达60%以上。

二、剖宫产:应对难产的“医学干预”

剖宫产是通过手术切开腹壁和子宫取出胎儿的分娩方式,本质是一种医学应急手段,适用于无法耐受顺产或顺产风险较高的情况。

(一)剖宫产的适用场景

1.胎儿因素

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颜面位,经助产无法纠正时。

胎儿窘迫:胎心监护提示胎儿缺氧(如胎心持续<110次/分或>160次/分),需紧急娩出。

多胎妊娠:双胎胎位异常(如第一个胎儿非头位)、三胎及以上妊娠,顺产风险较高。

2.母体因素

骨盆异常:骨盆狭窄(如扁平骨盆、漏斗骨盆)或畸形,无法容纳胎儿通过。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如心脏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

瘢痕子宫:前次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瘢痕愈合不良,顺产可能引发子宫破裂。

3.其他因素

胎盘因素:胎盘覆盖宫颈内口(中央型前置胎盘),顺产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

脐带因素:脐带脱垂(胎儿先露部未入盆时脐带脱出阴道口),需立即手术抢救胎儿。

(二)剖宫产的利弊分析

1.优点

快速娩出胎儿:紧急情况下可迅速终止妊娠,挽救母婴生命(如胎儿窘迫、胎盘早剥)。

可控性强:可提前计划手术时间,避免产程不确定性,适合有特殊需求的孕妇(如胎位不正合并珍贵儿)。

2.缺点

对产妇创伤大:手术切口可能引发感染、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术后需卧床24小时,恢复周期长(通常需6-8周),疼痛持续时间久。

远期并发症风险:可能导致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憩室(下次妊娠可能引发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再次妊娠需警惕瘢痕妊娠。

对新生儿影响:未经产道挤压,新生儿易出现湿肺、呼吸窘迫综合征;肠道菌群建立延迟,过敏风险略升高。

三、科学决策:分娩方式选择的核心原则

选择顺产还是剖宫产,需综合评估母婴健康状况、医疗条件及个人意愿,遵循“安全优先、能顺尽顺”的原则。

(一)产前评估:决定分娩方式的关键

1.孕晚期全面检查

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胎位、胎盘位置、羊水量,排除脐带绕颈过紧、胎儿畸形等。

骨盆测量:通过内诊或超声测量骨盆各径线,判断骨盆与胎儿大小是否“匹配”。

母体状况评估:了解既往病史(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手术史)、妊娠合并症控制情况、心理状态等。

2.阴道试产的可行性判断

若评估为“可顺产”,医生会建议先尝试阴道试产,产程中密切监测胎心、宫缩及产妇状态,若出现异常再转为剖宫产(即“顺转剖”)。

需注意:顺转剖并非“失败”,而是根据产程动态调整的安全策略,约10%-15%的顺产产妇需中转剖宫产。

(二)常见误区澄清

1.误区一:剖宫产更安全,能避免分娩疼痛

真相:剖宫产是手术,存在麻醉风险、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更长;顺产虽有阵痛,但多数可通过无痛分娩(椎管内麻醉)缓解。

2.误区二:头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宫产

真相:若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横切口,且术后瘢痕愈合良好、无妊娠合并症,二胎可尝试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约60%-80%,需在有抢救条件的医院进行。

3.误区三:胎儿越大越该剖宫产

真相:胎儿体重<4000克(非巨大儿)且骨盆宽敞者,仍可尝试顺产;巨大儿(≥4000克)需评估骨盆与胎儿双顶径关系,若预估顺产困难再选择剖宫产。

(三)特殊人群的分娩方式建议

1.高龄孕妇(≥35岁)

若无妊娠合并症、胎儿及骨盆条件良好,可尝试顺产;若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胎位异常,优先剖宫产。

2.双胎妊娠

双胎头位或第一胎儿头位、第二胎儿臀位,可尝试顺产;其他胎位(如双胎臀位、横位)建议剖宫产。

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若肌瘤位于子宫下段或阻塞产道,需剖宫产;若肌瘤位置不影响分娩,可顺产,产后密切观察肌瘤变化。

四、分娩方式与产后护理的关联

(一)顺产产后护理要点

会阴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盆浴,侧切伤口需保持干燥,可用碘伏消毒预防感染。

尽早下床活动:产后2-4小时可尝试站立排尿,24小时内适当走动,促进恶露排出和胃肠蠕动。

母乳喂养:顺产产妇可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早接触、早吸吮,促进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

(二)剖宫产产后护理要点

伤口护理:保持腹部切口清洁干燥,若出现红肿、渗液、剧烈疼痛需及时就医;术后6周内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

体位与活动: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之后可半卧位;24小时后可在床上翻身,48小时后尝试下床活动,预防肠粘连。

饮食调理:术后6小时禁食,之后逐步从流质饮食(如米汤)过渡到正常饮食,多摄入高蛋白(如鱼肉、鸡蛋)和膳食纤维(如蔬菜、粗粮),预防便秘。

五、现代医学的进步:让分娩更安全

1.无痛分娩普及:椎管内麻醉技术可将顺产疼痛从“10级”降至“3级以下”,减少产妇恐惧,提高顺产成功率。

2.剖宫产技术优化:采用横切口(耻骨联合上2指)、美容缝合技术,术后瘢痕更隐蔽;术中使用防粘连材料,降低盆腔粘连风险。

3.产程监测精细化:电子胎心监护、超声实时评估产道等技术,可及时发现顺产中的异常,降低顺转剖的盲目性。

结语: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顺产和剖宫产并非对立,而是医疗手段根据不同情况的合理应用。对于大多数健康孕妇,顺产是更符合生理的选择;而当存在母婴高危因素时,剖宫产则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手段。建议准妈妈在孕期与产科医生充分沟通,通过产前评估制定个性化分娩计划,同时保持灵活心态——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顺利分娩、母婴平安才是最终目标。

(郭瑞兰 河南省范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