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骨扫描为啥能提前发现骨折?骨骼“预警雷达”上线

2025-01-24 12: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骨骼健康是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但骨折等骨骼问题却常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在骨骼疾病的诊断中,骨扫描就像一位精准的“预警雷达”,能够提前发现骨折等骨骼问题,为疾病的早期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骨扫描的原理与优势

骨扫描,全称全身骨显像,是核医学的常用检查项目之一。其原理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膦酸盐(如99mTc—MDP)静脉注入体内,这些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会像“智能导航”一样,定向聚集到骨骼代谢活跃的区域,如骨折修复、肿瘤或炎症部位。随后,通过核医学仪器设备(如γ相机、SPECT等)进行全身成像,捕捉放射性信号,生成全身或局部的功能代谢图像。

骨扫描具有诸多优势。它能够一次性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相较于传统的X线平片,骨扫描可以提前3—6个月发现骨骼病灶。而且,骨扫描是一种无创性检查,患者无需承受过多的痛苦和风险。对于多种骨疾病的筛查、早期诊断、骨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判断都具有特殊的价值。

骨扫描提前发现骨折的机制

骨骼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组织,其再生和代谢速度远远快于其他身体组织。当骨骼受到损伤,如发生骨折时,骨折部位的骨骼代谢会发生变化。骨扫描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追踪这些骨骼组织的情况,进而检测出骨骼系统的异常状况。

在骨折早期,骨折部位的骨骼组织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如局部血液供应增加、细胞代谢活跃等。这些变化会导致骨折部位对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膦酸盐的摄取增加,使得骨折部位在骨扫描图像上呈现出与正常骨骼不同的放射性浓聚表现。通过观察这些放射性浓聚的区域,医生就可以提前发现骨折的存在,即使此时骨折部位的骨骼形态结构可能还未发生明显的改变。

骨扫描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场景

1. 早期骨折诊断

对于一些细微骨折或部位比较隐蔽的骨折,X线平片可能难以发现。而骨扫描凭借其高灵敏度,能够提前发现这些潜在的骨折。例如,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些不易察觉的应力性骨折。通过骨扫描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这些早期的骨折病变,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让运动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尽快恢复训练。

2. 骨折愈合监测

骨扫描不仅可以用于早期发现骨折,还可以用于监测骨折的修复和愈合过程。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骨折部位的骨骼代谢活动会发生变化。通过定期进行骨扫描检查,医生可以观察骨折部位的放射性浓聚情况,了解骨折愈合的进展。如果骨折愈合良好,放射性浓聚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骨折愈合不良,可能会出现放射性浓聚异常的情况,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骨折并发症的早期发现

骨折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骨不连、骨坏死等。这些并发症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通过骨扫描检查可以提前发现。例如,骨不连是指骨折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停止生长,导致骨折无法愈合。骨扫描可以显示骨折端的代谢活动情况,如果发现骨折端放射性浓聚持续异常,可能提示存在骨不连的风险。医生可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手术治疗等,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骨扫描检查的注意事项

虽然骨扫描具有很多优点,但在进行检查时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检查前,患者无需憋尿或空腹,可正常到医院就医。但如果近期做过其他检查(如消化道钡餐检查等),则需要提前告知医生。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内,患者需饮用足够的水(1000ml左右),并多排尿,将多余的显像剂代谢出去,有利于清楚地分辨可能存在的骨破坏灶。排尿时,需注意不要让尿液污染到衣裤及身体其他部位,以免尿液中的显像剂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检查前最好排空小便,如因病不能排空小便者,可在显像前给患者导尿。若患者近日内在放射科检查时使用了钡剂应将其排净后再检查。此外,虽然骨扫描带来的辐射较小,但孕妇、可能怀孕的女性等较为敏感的人群,在检查前需将自身情况明确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

骨扫描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就像骨骼的“预警雷达”,能够提前发现骨折等骨骼问题。它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准确的骨骼系统信息,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骨骼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扫描将在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王建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核医学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