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顺应节气调阴阳,四季养生有良方

2024-11-14 16:0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养生理念中,“顺应节气调阴阳,四季养生有良方”这一观点源远流长且意义重大。它强调人体应与自然节气的变化相适应,通过调整阴阳平衡来达到养生的目的,使身体在四季更迭中保持健康状态。

1春季养生:疏肝理气,助阳生发
春季,阳气初升,万物萌发,是养肝护阳的好时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时养生重在疏肝理气、助阳生发。在起居方面,应早睡早起,与日同兴,清晨散步以升发阳气。饮食上,宜清淡,多吃芽菜(如豆芽、香椿)、绿叶蔬菜(如菠菜、荠菜),少食酸味,适当增甘(如红枣、山药)。这是因为酸味入肝,且具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而甘味能补益脾胃,有助于肝气的升发。情志上,要忌怒忌郁,可听轻快音乐、赏花踏青,疏解肝气。运动方面,可选择舒缓的太极拳、八段锦、放风筝等,避免剧烈运动耗阳气。

以清明节气为例,此时肝气旺盛、湿气渐重,养生需疏肝健脾、祛湿排毒。饮食可多吃菠菜、荠菜、香椿等绿色时蔬,搭配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疏肝解郁。还可通过按揉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3分钟,助肝气条达,缓解烦躁。同时,雨天减少外出,居家可用艾草熏香驱寒除湿,或艾灸足三里穴增强脾胃运化。

2夏季养生:清心祛湿,护脾胃
夏季,阳气鼎盛,湿热交织,养生重点在于清心火、祛湿邪、护脾胃。《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起居上,应夜卧早起,顺应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养心。饮食要清补,多吃苦瓜、冬瓜、莲子、绿豆,适量辛味(姜、葱)发散湿气,忌贪冷饮伤脾阳。情志上,要心静自然凉,可冥想、读书,避免烦躁耗心阴。运动方面,可选择晨间散步、游泳,但要避开烈日,忌大汗淋漓。

例如在芒种时节,雨量充沛,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大。此时养生重在健脾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白扁豆等食物。同时,要避免贪凉饮冷,如过度食用冷饮、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等,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3秋季养生:润肺防燥,收敛神气
秋季,燥气当令,万物收敛,养生重点在于滋阴润肺、收敛神气。《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起居上,应早睡早起,与鸡俱兴,收敛阳气以应秋收。饮食上,宜多食白色食物(如银耳、百合、梨),少辛增酸(如山楂、葡萄)以养肺阴。情志上,要避免悲秋伤感,可登高望远、练习书法宁神。运动方面,可选择慢跑、瑜伽,忌剧烈运动耗散津液。

白露过后,气温迅速下降,昼夜温差大。饮食上继续滋阴养肺,可食用芝麻、核桃等,益胃生津。同时,由于秋季万物凋零,容易引发伤感之情,要注意调节情志,可通过登山、赏菊等活动,开阔胸怀。

4冬季养生:补肾蓄精,固护精气
冬季,寒气凛冽,万物蛰伏,养生重点在于温补肾阳、固护精气。《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起居上,应早睡晚起,待日出而作,避寒就温。饮食上,宜温补,适量羊肉、核桃、黑芝麻、枸杞,搭配萝卜、白菜防燥热。情志上,要藏神养志,减少思虑,静心养气,可练习站桩、静坐。运动方面,以室内活动为主,如八段锦、太极,忌大汗伤阳。

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时节,可适当进补,如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以滋阴补阳,增强体质。小寒和大寒期间,天气依然寒冷,人体阳气逐渐回升。养生应注重固肾养肝,可多吃一些具有养肝益肾作用的食物,如核桃、山药、猪肝等。在天气较好时,可进行适度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促进气血流通,但要避免过度出汗,损伤阳气。

“顺应节气调阴阳,四季养生有良方”这一理念是中华民族养生智慧的结晶。通过顺应四季节气的变化,调整饮食起居、情志和运动等方面,我们能够更好地呵护身体健康,享受四季的美好。让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开启顺时调养的健康生活之旅。

 

(吴远佳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