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与治疗,医生在产房里如何力挽狂澜?

2025-01-23 11:4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产后大出血,作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通常发生在胎盘娩出后的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阴道分娩)或1000毫升(剖宫产),对产妇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在产房里,医生面对产后大出血时,需要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的急救与治疗措施,以力挽狂澜,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

一、快速识别与初步评估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始于对其症状的快速识别。医生需密切关注产妇分娩后的出血情况,一旦发现阴道持续流血、血液颜色鲜红且量大,或产妇出现低血压、心率加快、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启动产后出血急救流程。

初步评估包括测量产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估计出血量、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胎盘是否完整娩出、软产道是否有裂伤等。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二、紧急处理:迅速止血,维持生命体征

子宫按摩与药物治疗:首先,医生会尝试通过按摩子宫来刺激子宫收缩,帮助止血。同时,给予缩宫素等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以增强子宫的收缩力,减少出血。

填塞宫腔:如果按摩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或水囊的方法来压迫止血。这种方法适用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

缝合裂伤:对于软产道裂伤引起的出血,医生会立即进行缝合手术,修复受损组织,止血并预防感染。

动脉结扎或栓塞:在出血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选择对出血动脉进行结扎或使用血管栓塞技术,以阻断出血源。

输血与液体复苏:同时,医生会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输血和液体复苏,以补充血容量,维持产妇的生命体征稳定。

三、全面监测与后续治疗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产后大出血的急救成功后,医生需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确保病情稳定。

预防感染: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因为产后大出血后,产妇的免疫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

支持治疗: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支持治疗,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关怀:产后大出血对产妇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医生应提供心理关怀,帮助产妇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四、团队协作与多学科支持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与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协作。产科医生、麻醉师、儿科医生、输血科、手术室护士等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共同应对紧急情况。在急救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快速响应和默契配合是成功的关键。

五、预防与教育

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发生同样重要。医生应在产前对孕妇进行详细的评估,识别并处理潜在的高危因素,如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同时,加强孕妇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对产后出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她们积极参与产前检查和分娩准备。

六、总结与展望

产后大出血的急救与治疗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应急反应能力。在产房里,医生通过快速识别、紧急处理、全面监测与后续治疗等多方面的努力,力挽狂澜,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分娩理念的更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将进一步提升,为更多家庭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公众意识、优化急救流程等措施也将有助于降低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杨玉环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妇产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