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酸“逆流而上”:反流性食管炎,你的食管在“抗议”!

2024-10-16 09:1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身体发出的一些细微信号。比如,有时候吃完饭后,会感觉胸口有烧灼感,或者半夜被一股酸水呛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状况,可能正是反流性食管炎在向你发出“抗议”。

一、胃酸“逆流”:反流性食管炎的“真面目”

反流性食管炎,简单来说,就是胃酸和消化液从胃里逆流而上,进入食管,从而引发食管黏膜的炎症性病变。正常情况下,食管下端有一个“阀门”——食管下括约肌,它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阻止胃酸反流。但当这个“阀门”出现故障,比如压力降低、松弛时间过长,或者受到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时,胃酸就会趁机“逆流而上”,侵蚀食管黏膜。

除了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也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诱因。部分人可能存在胃酸分泌过多的遗传倾向,或者患有胃泌素瘤等疾病,导致胃酸分泌失控。此外,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等因素,也会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二、食管“抗议”: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多种多样,最典型的就是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在用餐后60分钟出现,平卧、弯腰或腹内压增高时也会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症状更为明显。反流则是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或口腔,多发生于饱餐后,夜间反流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反流性食管炎还可能引发胸痛,表现为钝痛或剧痛,一般发生在食欲不振或饱餐后。疾病后期,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但会出现永久性咽下困难,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严重食管炎患者还可能出现食管黏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三、揪出“元凶”: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方法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一系列检查来明确诊断。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可以观察有无胃—食管反流、食管裂孔疝或食管狭窄,并了解胃和十二指肠情况。内镜及活组织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内镜可以确诊反流性食管炎,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同时还能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如食管癌、胃癌等。核素胃食管反流检查通过用同位素标记液体,观察平卧位及腹部加压时有无过多的胃食管反流。食管滴酸试验则是在患者坐位时,插鼻胃管并固定于距门齿30—35cm处,先滴入生理盐水,若无不适,再滴入盐酸,若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灼热感则为阳性。此外,疼痛发作时还应行心电图检查,以便与心绞痛鉴别。

四、应对“抗议”: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需要从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方面入手。生活方式调整非常重要,要戒烟忌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乙醇都会加重反流症状。有慢性咳嗽或长期便秘者,应积极治疗。肥胖者要注意减重,保持健康的体重。睡觉时适当抬高床头20—30°,或者枕头下适当垫高一些,能有效减轻夜间胃内容物的反流。饮食方面,要少量多餐,多吃低脂、高蛋白食物,如瘦肉、牛奶、鱼虾等,避免暴饮暴食、不吃早饭、晚餐过多、睡前进食等不良习惯。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酸剂和促胃肠动力药。抑酸剂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烧心、疼痛等症状;促胃肠动力药则能促进食管和胃蠕动,加快胃排空,减少胃酸反流机会。两类药物常联合使用,具体疗程和剂量需依据病情由医生确定。

若病情严重,如存在食管狭窄等并发症,或经长期药物治疗效果差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胃底折叠术、射频消融、冷冻疗法、激光消融等。

反流性食管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让食管恢复健康,重新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食管健康,远离反流性食管炎的困扰。

(吴亚鹏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肝胆脾胃病科一病区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