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

2023-04-18 15:1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而备受关注。随着医学的发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一种趋势,旨在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包括早期诊断、急性期治疗、康复期调理及患者自我管理等方面,旨在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关键。中西医结合诊疗强调在西医标准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1.西医诊断: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方法,能够迅速识别心肌缺血和梗死的部位。

心肌酶谱检测: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等,是评估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

冠状动脉造影:对于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

2. 中医诊断:

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苔、脉象等,判断气血运行状况。

闻诊:聆听患者声音、气味等,了解心肺功能。

问诊: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生活习惯等,获取详细信息。

切诊:通过触诊患者脉象,判断心脉运行情况。

二、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尽快恢复心肌血液灌注,减轻心肌损伤,预防并发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在急性期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 西医治疗:

溶栓治疗: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可以迅速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液灌注。

介入治疗:通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如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可以迅速解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问题。

药物治疗:给予抗凝、抗血小板、抗心律失常、降低心肌耗氧量等药物,以减轻心肌损伤,预防并发症。

2. 中医治疗:

中药汤剂: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通阳复脉等中药汤剂,如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等,以改善心肌微循环,促进心肌修复。

针灸治疗:通过针灸特定穴位,如内关、足三里等,可以调整心脏功能,缓解疼痛,促进康复。

中药注射剂:如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固脱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

三、康复期调理

康复期调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中西医结合诊疗在康复期调理中强调整体调理,促进患者身心全面康复。

1. 西医康复:

心脏康复计划:制定个性化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呼吸训练等,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患者体质。

心理康复: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饮食调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2. 中医康复: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中药进行调理,以改善患者体质,促进康复。

针灸康复:通过针灸特定穴位,如心俞、脾俞等,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和不适。

气功、太极等养生运动:鼓励患者参与气功、太极等养生运动,以调节呼吸、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四、患者自我管理

患者自我管理是急性心肌梗死康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医结合诊疗强调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1. 监测病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 遵医嘱用药:患者应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如有不良反应或病情变化,应及时就医。

3. 合理饮食:患者应遵循医嘱,合理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

4. 适量运动:在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提高心肺功能。

5. 心理调适: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克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有需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6.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与医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康复进展和病情变化。

五、结语

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综合应用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早期诊断、急性期治疗、康复期调理及患者自我管理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环节。患者和家属应充分了解中西医结合诊疗的原理和方法,积极参与康复过程,共同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同时,也提醒广大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健康。

(徐五档 河南省上蔡县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