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当心血管突发事件来临时,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但误区也无处不在。本文将深入剖析心血管急救中的常见误区,帮助您避开这些“雷区”,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误区一:胸痛就是心脏病,立即服用硝酸甘油
胸痛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胸痛都是心脏病。胃食管反流、肌肉拉伤、肺部疾病等也可能导致胸痛。立即服用硝酸甘油可能会加重病情,如低血压患者服用后可能导致血压进一步下降,危及生命。
正确做法:出现胸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安静,拨打急救电话。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服用硝酸甘油。
误区二:心脏骤停患者,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但并非所有心脏骤停患者都适合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如患者因窒息、溺水等原因导致心脏骤停,应先清理口鼻异物,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正确做法:判断患者意识后,如无呼吸或仅喘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如不懂人工呼吸,可仅进行胸外按压。
误区三:心血管疾病患者,家中常备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预防血栓形成。但并非所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都适合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如患者有出血倾向、胃溃疡等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正确做法: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需服用,应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
误区四: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越少越好
适量运动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改善血脂等。但部分患者认为运动越少越好,以免诱发心血管事件。实际上,长期缺乏运动可能导致心血管功能进一步下降。
正确做法: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选择轻度至中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
误区五:心血管疾病患者,饮食越清淡越好
清淡饮食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并非越清淡越好。长期过度清淡饮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此外,部分患者认为只要不吃油腻食物就可以,忽略了盐分、糖分等摄入的控制。
正确做法: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控制盐分、糖分摄入,避免高盐、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
误区六: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
药物治疗是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部分患者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可以,忽略了生活方式的调整。实际上,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调整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正确做法: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同时,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作息、减轻心理压力等。
误区七:心血管疾病患者,冬季更易发病
冬季气温较低,血管收缩,确实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但夏季高温、潮湿等环境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因此,不能仅关注冬季防护。
正确做法:全年关注心血管健康,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防护措施。冬季注意保暖,避免突然受凉;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室内通风。
误区八:心血管疾病患者,不能乘坐飞机
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认为乘坐飞机可能加重病情,实际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乘坐飞机。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出行前咨询医生,评估病情是否适合乘坐飞机。
2. 携带必要的药物和医疗用品,如硝酸甘油、血压计等。
3.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时活动下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语:心血管急救误区重重,避开这些误区,才能为生命安全增添保障。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正确认识心血管急救,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同时,也提醒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合理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共同守护心血管健康。记住,生命无价,健康至上!
(底凌艳 民权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