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的认知中,马拉松选手和其他高强度运动爱好者往往与健康、活力、强健的体魄划等号。他们长期坚持锻炼,心肺功能卓越,似乎与心脏病等健康问题绝缘。然而,现实却并非完全如此。近年来,关于马拉松选手甚至专业运动员突发心脏问题的报道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心肌梗死(简称心梗)这样严重的病例。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何运动达人也会遭遇心脏“高危陷阱”?
一、运动与心脏健康的双刃剑
适量运动确实对心脏大有裨益,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脏泵血效率,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然而,当运动强度超出个体承受范围,或者在不恰当的时间、状态下进行剧烈运动时,运动就可能从保护心脏变成损害心脏的双刃剑。
对于马拉松选手等高强度运动爱好者而言,长期的高负荷训练会导致心脏发生适应性改变,如心肌肥厚、心室腔扩大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心脏的工作能力,但同时也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这些适应性改变可能成为心脏疾病的潜在诱因。
二、马拉松选手心梗的高危因素
隐匿性冠状动脉疾病:部分马拉松选手可能存在隐匿性冠状动脉狭窄或斑块,平时无明显症状,但在高强度运动下,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梗。
过度训练综合征:长期高强度训练可能导致身体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引起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增加心脏疾病风险。过度训练还可能引发心肌微损伤,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电解质失衡: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导致电解质(如钾、钠、钙等)丢失过多,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增加心律失常和心梗的风险。
脱水与血液浓缩:运动时未及时补充水分,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心梗。
环境因素:极端天气条件(如高温、高湿度或低温)下运动,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梗风险。
三、识别与预防心脏“高危陷阱”
定期体检:即使是运动达人,也应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
合理调整训练强度: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训练计划,避免过度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倾听身体的声音,及时调整训练强度。
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运动前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与电解质失衡。
关注天气与身体状况:在高温、高湿度或低温等极端天气条件下,适当减少运动量或调整运动时间。同时,注意身体状况,如有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学习急救知识:了解心梗等心脏疾病的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术(CPR)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互救。
四、科学运动,守护心脏健康
运动是保持心脏健康的重要途径,但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对于马拉松选手等高强度运动爱好者而言,更应注重运动的科学性与安全性。通过定期体检、合理调整训练强度、保持水分与电解质平衡、关注天气与身体状况以及学习急救知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脏疾病风险,让运动真正成为守护心脏健康的利器。
总之,马拉松选手等高强度运动爱好者并非完全免疫于心脏疾病。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关注个人健康状况,我们可以有效识别并预防心脏“高危陷阱”,让运动成为提升生活质量、享受健康人生的美好伴侣。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用科学的知识和正确的态度,共同守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孟丽 息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