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CU中的“家属沟通”,搭建信任的桥梁

2024-10-14 09:4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里,每一扇紧闭的大门背后,都是一场与死神较量的无声战斗。这里汇聚了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最专业的医护人员,他们争分夺秒地挽救着每一个濒危的生命。然而,对于守候在门外的家属来说,ICU却像是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焦虑的地方。此时,有效的“家属沟通”就成为了搭建医患信任桥梁的关键所在。

一、沟通前的准备

了解患者情况

医护人员在与家属沟通前,要全面、细致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这包括患者的诊断、目前的生命体征、各项检查结果、已经采取的治疗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只有对患者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沟通时给家属提供准确、详细的信息,增强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例如,对于一位因严重车祸送入ICU的患者,医生要清楚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是否有内脏出血、骨折情况等,以便向家属解释病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紧迫性。

调整沟通心态

医护人员要理解家属此时的心情,他们往往处于极度的担忧和恐惧之中。因此,在与家属沟通时,要保持耐心、同情心和责任心。以平和、亲切的态度对待家属,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比如,当家属因为患者病情反复而情绪激动时,医护人员要先安抚他们的情绪,等他们平静下来后再进行沟通。

二、沟通的具体步骤

初次沟通:建立信任基础

当患者刚进入ICU时,家属往往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迷茫。此时,医护人员要及时与家属进行初次沟通。首先,向家属介绍ICU的环境、规章制度和探视时间等基本信息,让家属对ICU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详细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因、目前的状况以及初步的治疗方案。在介绍病情时,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医学术语。例如,对于一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医生可以说:“患者的心脏目前功能不太好,就像一台老旧的发动机,运转起来比较吃力。我们现在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轻心脏的负担,帮助它恢复功能。”

同时,要倾听家属的担忧和疑问,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让家属知道他们的意见和想法是被重视的,从而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关系。

三、定期沟通:保持信息畅通

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要定期与家属进行沟通。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向家属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除了口头汇报外,还可以结合一些检查报告、图表等资料,让家属更直观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例如,通过展示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报告,向家属解释各项指标的变化意义。

在沟通时,不仅要告知家属好的方面,也要如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风险。让家属有心理准备,避免因为病情突然变化而产生过度的恐慌和不满。比如,对于一位进行手术后的患者,医生要告诉家属手术很成功,但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四、特殊情况沟通:及时化解危机

当患者病情出现重大变化或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时,医护人员要及时与家属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沟通要更加迅速、准确和全面。首先,要详细向家属说明病情的变化情况和采取特殊治疗的必要性。例如,对于一位需要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医生要向家属解释患者目前呼吸困难的原因,以及气管插管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呼吸、维持生命体征。

然后,告知家属特殊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并发症,让家属充分了解治疗的利弊。在家属做出决策后,要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及时实施治疗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保持与家属的密切沟通,让他们随时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

五、沟通后的跟进

记录沟通内容

每次与家属沟通后,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沟通的内容,包括家属的疑问、意见和建议等。这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总结经验,提高沟通效果,还可以在后续的治疗中作为参考,更好地满足家属的需求。

反馈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家属反馈治疗效果。如果治疗效果良好,要让家属看到希望和信心;如果治疗效果不理想,要与家属一起分析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并鼓励他们继续支持患者的治疗。

建立长期联系

对于在ICU治疗时间较长或出院后仍需继续康复的患者,医护人员可以与家属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家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让我们用真诚的沟通搭建起这座信任的桥梁,让每一位在ICU中挣扎的患者都能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李文静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