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腹膜透析操作全解析:无菌原则、管路维护及腹透液温度管理

2024-10-11 10:0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腹膜透析的基本原理与居家操作意义

腹膜透析(PD)是利用人体腹膜的半透膜特性,通过向腹腔内灌入腹透液,清除体内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治疗方式。与血液透析相比,其优势在于操作可居家进行、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适合轻症尿毒症患者或需灵活安排治疗时间的人群。然而,居家操作的核心在于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规范管路维护及腹透液管理,以降低感染风险、保证治疗效果。

二、无菌原则:预防感染的“生命线”

(一)感染是腹膜透析的主要风险

腹膜透析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腹膜炎,一旦发生可能导致透析失败甚至危及生命。腹膜炎的主要诱因是操作过程中细菌侵入腹腔,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居家腹透的首要原则。

(二)操作前的无菌准备

1.环境要求固定操作空间(如单独房间),避免人员频繁走动

操作前30分钟关闭门窗,减少空气流动带来的尘埃

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地面(如500mg/L含氯消毒剂)

2.操作人员准备

洗净双手并佩戴一次性医用手套(必要时戴口罩)

修剪指甲并去除手部饰品(戒指、手表等易藏污纳垢物品)

3.物品准备所需物品(腹透液、碘伏帽、无菌纱布等)需提前放入操作间,避免临时取用增加污染风险

检查腹透液有效期及包装完整性(如袋体有无破损、液体是否澄清)

(三)操作中的无菌要点

1.管路连接

-采用“碘伏帽法”连接:先以碘伏消毒管路接口,再快速连接腹透液管路

-注意:连接过程中避免接触接口内侧,动作迅速减少暴露时间

2.引流与灌注

-引流液需观察颜色、量及有无絮状物(正常应为淡黄色澄清液体)

-灌注时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折叠或受压

3.换液结束用碘伏再次消毒管路接口,更换新的碘伏帽并妥善固定

废弃腹透液需按医疗废物处理(不可直接倒入下水道,需集中收集后由医院回收)

(四)感染预警信号

-腹膜炎典型表现:腹痛、腹透液浑浊、发热

-出口处感染:导管出口红肿、渗液、结痂

-处理原则:一旦怀疑感染,立即留取腹透液标本送检,并联系医护人员调整治疗(如腹腔内注射抗生素)

三、管路维护:保证通路畅通的关键

(一)导管固定与日常观察

1.导管固定采用“双固定法”:用医用胶布将导管分别固定于腹壁及大腿内侧,避免牵拉

-避免导管打折或扭曲,尤其是翻身、起床时需注意

2.出口处护理每日观察出口处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术后早期(1-2周)用无菌纱布覆盖,愈合后可改用透气敷料

-换药时遵循“由内向外”原则:先用碘伏消毒出口周围皮肤,再用酒精脱碘

(二)常见管路问题及处理

1.导管堵塞原因:纤维蛋白凝块、大网膜包裹

处理:轻柔按摩腹部或改变体位(如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交替)

-遵医嘱使用尿激酶腹腔内溶栓(需严格无菌操作)

-严重堵塞需手术调整导管位置

2.引流不畅原因:导管移位、腹腔内液体残留

处理:检查管路有无折叠,挤压引流管促进液体流动

尝试站立或走动,利用重力辅助引流

若持续不畅,需行腹部X线检查明确导管位置

3.导管脱出紧急处理: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避免腹腔暴露

切勿自行复位导管,需尽快就医重新置管

(三)长期管路维护要点

-避免穿紧身衣物或束腰带压迫导管

-洗澡时采用“盆浴改为擦浴”或使用防水敷料保护出口处

-定期到医院进行导管评估(如每3个月检查导管功能及出口处情况)

四、腹透液温度管理:提升疗效与舒适度的关键

(一)温度对腹透效果的影响

最佳温度:37℃左右(接近人体体温)

温度过低:可引起肠痉挛(表现为腹痛、腹胀)、透析液在腹腔内停留时间延长

温度过高:可能烫伤腹膜、增加蛋白质丢失

(二)加温方法与注意事项

1.常用加温方式干热法:恒温箱加温:提前2小时将腹透液放入37℃恒温箱(最推荐方法,温度均匀)

-热水袋加温:用40℃左右热水袋包裹腹透液袋(需避免直接接触,防止局部过热)

-湿热法:温水浸泡:将腹透液袋放入37-40℃温水中(水面低于接口,避免污染)浸泡15-20分钟

-禁忌:禁止用微波炉、蒸锅等直接加热(可能导致液体过热或袋体破损)

2.温度检测

-加温后用手腕内侧测试温度(不烫为宜),或使用电子温度计测量

-冬季注意操作时的室温维持(建议22-25℃),避免灌注时温差过大

(三)特殊情况处理

夏季高温:无需额外加温,但需注意腹透液储存温度(避免阳光直射,存放于阴凉处)

老年人或儿童:对温度敏感者,可适当延长加温时间至接近体温

腹痛应对:若灌注时出现轻微腹痛,可减慢灌注速度;若持续疼痛,需检查温度及管路是否通畅

五、腹膜透析操作的完整流程示范

(一)操作前准备(以恒温箱加温为例)

1.提前2小时将腹透液放入37℃恒温箱

2.关闭门窗,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桌面

3.操作人员洗手、戴手套、口罩

4.备齐物品:加温后的腹透液、碘伏帽、无菌纱布、弯盘、体重秤

(二)操作步骤

1.连接前检查确认腹透液温度适宜、包装无破损

-记录当前体重、血压

2.管路连接暴露导管接口,用碘伏棉签消毒接口周围3次(顺时针-逆时针交替)

-快速连接腹透液管路,确保接口紧密

3.引流打开引流开关,观察腹透液颜色及流速(正常流速约每分钟50-100ml)

-引流完成后关闭引流开关,记录引流量

4.灌注打开灌注开关,缓慢将腹透液灌入腹腔(约10-20分钟完成)灌注过程中轻轻按摩腹部,促进液体分布

5.断开管路再次消毒接口,更换新的碘伏帽并旋紧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接口处,妥善固定

6.废弃物处理废弃腹透液袋放入专用医疗垃圾袋,密封后暂存于阴凉处

每日操作结束后,垃圾袋交由医院统一处理

(三)操作后记录记录腹透液型号、剂量、出入量观察自身症状(如有无腹痛、发热)

定期测量体重(建议每日晨起空腹测量)

六、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一)误区澄清

1.误区:腹透液浑浊就是感染

真相:透出液初期可能因含少量腹膜脱落细胞呈微黄色,若明显浑浊(如牛奶样、脓性)需警惕感染

2.误区:管路出口愈合后无需护理

真相:需终身护理出口处,即使愈合后也可能因摩擦、出汗等引发感染

3.误区:腹透液温度越高效果越好

真相:高温会破坏腹透液成分(如葡萄糖焦化),并损伤腹膜功能

(二)关键注意事项女性患者操作时避免长发接触管路接口(可将头发扎起)

腹透液需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或包装破损禁止使用

雷雨天气避免操作(可能因静电增加污染风险)

七、结语:规范操作,守护居家透析安全

腹膜透析的居家操作看似复杂,实则遵循“无菌、规范、细心”三大原则即可有效降低风险。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需重点掌握:

-无菌操作贯穿始终,从环境到人员再到物品,每个环节都不可松懈

-管路维护需耐心细致,每日观察与定期评估相结合,预防堵塞、脱出等问题

-腹透液温度管理需精准,避免因温度不当影响疗效或引发不适

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实践,多数患者可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享受腹膜透析带来的治疗便利。记住:居家透析并非孤军奋战,定期与医护团队沟通、参加患者教育课程,能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愿每位腹透患者都能在规范操作中,维持良好生活质量,拥抱更自由的治疗方式!

(刘玉 河南省人民医院豫东北医院 护理学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