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药的奇妙世界里,药材不仅是治病的良方,更藏着一群名字奇特的“显眼包”。它们的名字或是画风清奇,或是脑洞大开,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仔细研究却能发现古人取名时的奇思妙想。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些魔性药材的世界,看看它们到底有多“奇葩”!
一、画风清奇的“离谱命名”
(一)让人“误会”的“重口味”药材
五灵脂,这名字听着颇有几分仙气,仿佛是天地间的灵物。可谁能想到,它竟然是鼯鼠的干燥粪便!古人发现鼯鼠的粪便具有活血散瘀、止血止痛的功效,又觉得直接叫“鼠屎”太不雅,便取了这么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在中药方剂里,五灵脂可是调理瘀血阻滞的常用药,和蒲黄搭配的“失笑散”更是经典组合,专治各种疼痛,堪称“名字与功效的反差担当”。
还有人中黄,乍一听容易让人联想到人体某个部位,实际上它是用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虽然制作过程听着“味道十足”,但人中黄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作用,在治疗温病高热、热毒血痢等病症时能派上大用场,妥妥的“内涵大于名字”的药材。
(二)充满奇幻色彩的名字
1. 鬼针草,名字里带着“鬼”字,听着就透着一股神秘劲儿。这种草的果实上长满了尖刺,容易粘在人和动物的身上,就像被“鬼针”盯上了一样。鬼针草性温,味甘、淡、苦,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肠炎、痢疾、毒蛇咬伤等,是民间常用的草药,也是名字奇特但功效强大的代表。
2. 威灵仙,这名字自带一股武侠小说里大侠的风范,仿佛能降妖除魔。它是毛茛科植物威灵仙的干燥根和根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其祛风湿、通经络的能力很强,古人认为它“威力灵验如仙”。威灵仙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在中药界也是响当当的“名号担当”。
3. “鬼箭羽”的名字就带着一丝神秘色彩。它是卫矛的带翅嫩枝或枝翅,看起来就像箭羽一样,再加上它常常生长在山林间,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所以被叫做鬼箭羽。它有破血通经、解毒消肿、杀虫的功效,对于瘀血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都能起到治疗作用。名字虽然有点“吓人”,但在中医治病救人的领域里,它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帮手”。
二、以“形”取“名”的奇妙脑洞
(一)动物界的“模仿者”
1. 狗脊,可不是狗的脊椎,而是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它的根茎表面密被金黄色的茸毛,形状弯曲,像极了趴着的小狗,故而得名。狗脊在中医里具有补肝肾、强腰膝、祛风湿的功效,对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补肾强腰的常用药材。
2. 猫爪草,从名字就能猜到它的样子。这种植物的块根多簇生,形状酷似猫爪,小巧又可爱。猫爪草性温,味甘、辛,具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等病症,在散结消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也是名字与形态完美契合的典型。
(二)植物界的“奇葩造型”
1. 马兜铃,它的果实形状像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成熟时呈黄褐色,从中间裂开,种子排列整齐,宛如铃铛内的“铃舌”。马兜铃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但因其含有马兜铃酸,使用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把控剂量。
2. 瓦松,这种植物多生长在房瓦之上,植株形态如同松树,故而得名。瓦松味酸、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利湿、消肿的功效,在民间常被用于治疗疮疡肿毒、便血等病症,是名字形象又实用的药材。
3. “翻白草”的名字则源于它的外观。这种草的叶子正面是绿色的,背面却是白色的,风一吹,叶子翻转过来,白花花的一片,因此得名翻白草。它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于痢疾、疟疾、咳血、吐血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名字简单又形象,让人一下子就能记住它的特点。
三、“谐音梗”取名的趣味药材
(一)寓意吉祥的药材
1. 使君子,这名字乍一听像是古代的官职,实则是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相传,潘州医生郭使君用这种果实治愈了小儿疳积,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其命名为“使君子”。使君子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是治疗小儿蛔虫病、蛲虫病的常用药,名字既好听又寓意着祛除疾病、带来健康。
2. 合欢皮,“合欢”二字寓意着欢乐、和睦。它是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具有解郁安神、活血消肿的功效。古人认为,服用合欢皮能让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就像与家人朋友欢聚时的快乐心情,是名字充满美好寓意的药材。
(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谐音
1. 续断,乍一看名字让人费解,其实它是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的干燥根。“续断”二字,取其“接续断骨”之意,在中医里,续断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对于骨折、跌打损伤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名字简洁又精准概括功效的典型。
2. 茜草,其名字来源于它的根部颜色。茜草的根呈红褐色,古代常用它来提取红色染料。在中药中,茜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是活血化瘀的常用药材,名字虽然简单,但也藏着古人对其特性的观察和总结。
3. “十大功劳”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仿佛这味药材立下了赫赫战功。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能治疗多种疾病。十大功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滋阴益肺、止咳化痰的功效,对湿热泻痢、黄疸、肺痨咳血、目赤肿痛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光听名字,就能感受到它在中药界的重要地位
(三)“自带故事感”的奇幻名字
1. 刘寄奴这个名字,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人名,其实它是一味活血通经的药材。传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在带兵打仗时,用这种草药治好了受伤的士兵,后来人们就把这种草药命名为“刘寄奴”。这个名字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还让药材多了几分传奇色彩。刘寄奴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在治疗跌打损伤、瘀血经闭等方面效果显著,堪称“人名变药名”的典型案例。
2. 徐长卿同样如此,它本是人名,相传一位名叫徐长卿的医生用这种草药治好了唐太宗的怪病,从此这种草药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徐长卿具有祛风止痛、止痒、解蛇毒的功效,在治疗风湿痹痛、牙痛、湿疹等病症时经常派上用场。不得不说,古人给药材取名时,真的很爱“夹带私货”,把人名融入其中,让药材有了独特的故事标签。
这些中药界的“显眼包”,用独特的名字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也用神奇的功效守护着健康。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古人对药材的认识与智慧,它们不仅是治病的良药,更是中医药文化中有趣又珍贵的一部分。下次再看到这些“魔性”的药材名字,可别被它们“奇怪”的外表迷惑,细细研究,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惊喜!
(张武圣 河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