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中药煮过头会怎样?药效可能全“煮飞”

2023-05-24 09:2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药养生逐渐流行的当下,不少人选择在家煎药。可别小瞧煎药这门学问,一不留神让药汤“多煮了会儿”,药效可能就像坐了火箭——“嗖”地全“煮飞”了!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中药煮过头究竟会发生哪些“翻车现场”,以及背后藏着的中医药学知识。

一、药材成分的“高温危机”

(一)挥发性成分:说散就散的“香气分子”

有些中药材自带“香气Buff”,比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它们的药效很大程度依赖于挥发性成分。薄荷里的薄荷脑、藿香中的广藿香酮,这些物质就像调皮的小精灵,遇到高温就“脚底抹油”——迅速挥发。

煎药时,如果火力过猛、时间过长,这些香气成分就会化作一缕青烟飘走。原本能解表散热、提神醒脑的薄荷,煮过头后,可能只剩下一碗寡淡的“青菜汤”,喝下去连打个薄荷味的嗝都难。就像蒸包子时,开盖太早香气全跑,中药煎过头,药效也跟着“蒸发”。

(二)热敏性成分:被“烫坏”的有效物质

除了挥发性成分,还有些药材的有效成分特别“怕热”,属于热敏性物质。比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其中的绿原酸在高温长时间煎煮下,会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本的活性。

还有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部分类型在过度煎煮后,不仅不能补气,反而可能产生对身体无益的物质。这就好比用高温炸冰淇淋,原本的美味变成了“黑暗料理”,中药的有效成分也会在“过度热情”的煎煮中“毁于一旦”。

二、不同药材的“煮过头反应”

(一)解表类药材:药效“大跳水”

解表药多以辛散之性来发汗解表、解除表证,像麻黄、桂枝、荆芥等。这类药材就像短跑运动员,讲究“快、准、狠”,煎煮时间宜短。如果煮过头,辛散之力减弱,原本能快速发汗驱邪的药效大打折扣。

想象一下,感冒时本指望麻黄汤快速“打败”寒气,结果因为煮太久,药效从“百米冲刺”变成了“散步消食”,不仅耽误病情,还可能让感冒症状“卷土重来”。

(二)滋补类药材:营养“煮糊锅”

当归、黄芪、熟地等滋补药材,就像慢工出细活的“炖汤高手”,需要小火慢炖才能释放精华。但这可不意味着能无限延长煎煮时间。当归中的挥发油和阿魏酸,长时间煎煮会大量损失;黄芪里的多糖成分,过度加热可能碳化,从“滋补圣品”变成“焦糊废料”。

就像煲汤时火候太大,汤里的营养都黏在了锅底,滋补药材煮过头,不仅浪费了昂贵的药材,喝下去还可能因为碳化物质刺激肠胃,引发不适。

(三)矿物、贝壳类药材:“煮不透”与“煮过头”的矛盾

石膏、牡蛎、磁石这类矿物、贝壳类药材,质地坚硬,需要先煎来促进有效成分溶解。但如果先煎时间过长,再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时,反而会影响其他药材成分的溶出。

而且,过度煎煮可能导致部分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难以预测的不良反应。这就好比煮石头,时间太短煮不出“味道”,时间太长又可能“煮出问题”,把握火候和时间尤为关键。

三、煎药时间的“黄金法则”

(一)一般药材:“定时闹钟”很重要

大多数中药材,遵循“煮沸后小火煎20-30分钟”的原则。就像煮泡面要掐着时间,煎药也需要定个闹钟。这个时间既能让药材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又不会造成成分破坏。煎药过程中,还可以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观察药液的颜色和浓度,避免“煮过头”。

(二)特殊药材:“区别对待”有讲究

对于解表药,建议煮沸后小火煎10-15分钟即可,快速“锁住”挥发成分;滋补药可以适当延长至30-40分钟,但中途要注意搅拌,防止糊锅;矿物、贝壳类药材先煎30-60分钟,让坚硬的外壳充分释放有效成分后,再加入其他药材煎煮。

不同的药材就像不同性格的朋友,有的“急性子”不能久等,有的“慢性子”需要耐心,掌握它们的“脾气”,才能煎出药效满满的中药汤。

四、煎药翻车后的“补救指南”

如果不小心把中药煮过头,千万别急着“硬着头皮喝”。对于挥发性成分丢失严重的汤药,药效大打折扣,建议重新煎煮;如果只是滋补药材稍微煮久,没有出现焦糊、异味,可以咨询药师或中医师,评估是否还能服用。

当然,预防永远大于补救。煎药前仔细阅读医嘱,使用带定时功能的煎药锅,或者用手机定好闹钟。毕竟,煎药就像烹饪美食,多花点心思,才能收获一碗疗效满满的“健康汤”。

中药煎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煮过头的中药,不仅浪费药材,还可能影响健康。掌握正确的煎药方法,避免药效“煮飞”,才能让中药发挥最大的价值,守护我们的健康。下次煎药时,可别再让药效“偷偷溜走”啦!

(张武圣 河南省中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