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智齿不疼就不用拔?这2种情况不处理,小心"连累"好牙!

2023-11-03 16: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智齿不疼不痒,为什么要拔?"这是牙科诊室里最常见的疑问。许多年轻人抱着"能省则省"的心态,觉得只要智齿没发炎、没疼过,就可以和它"和平共处"。但真相是:不疼≠无害!有些"潜伏"的智齿就像定时炸弹,可能正在悄悄破坏邻牙健康。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揭秘:哪些智齿必须拔,哪些能暂时"留观"。

一、智齿不疼≠安全!这2种情况必须拔

智齿是口腔里的"第三磨牙",通常在18-25岁萌出。但现代人颌骨普遍偏小,智齿常因空间不足而"野蛮生长",引发以下问题:

1. 阻生智齿:顶坏邻牙的"隐形杀手"

典型表现:智齿部分萌出,或完全埋在牙龈下(如下图),但通过X光片能清晰看到它斜着、横着甚至倒着长。

危害过程:阻生智齿的牙冠会像"钉子"一样顶住前一颗牙(第二磨牙)的牙根,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松动。

牙冠与牙龈间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嵌塞,细菌滋生引发冠周炎,严重时肿胀到张不开嘴。

真实案例:25岁程序员小张智齿从未疼过,但因长期未处理,导致邻牙出现龋洞,最终两颗牙一起拔除,损失上万元。

2. 反复发炎的"问题智齿"

典型表现:牙龈红肿、吞咽疼痛、甚至脸肿成"包子",但炎症消退后又"风平浪静"。

危害过程:智齿冠周炎发作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扩散至面部间隙,引发蜂窝织炎,严重时需住院治疗。

慢性炎症会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脱落。

医生提醒:别以为"忍忍就过去",反复发炎的智齿就像"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

二、哪些智齿可以"留观"?这3种情况先别急着拔

当然,并非所有智齿都要"斩草除根"。以下情况可暂时观察,但需定期拍片检查:

1.完全萌出且位置正:智齿与邻牙排列整齐,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且牙龈无反复炎症。

2.有对颌牙:上下智齿能正常咬合,避免过度伸长损伤牙龈。

3.埋伏智齿无症状:完全埋在牙槽骨内,且与邻牙无接触,X光片显示无压迫风险。

4.但需注意:即使暂时不拔,也要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嵌塞。

三、拔智齿前,你一定要知道的5件事

1.拔牙时机:

女性避开生理期(凝血功能差,易出血)。

急性炎症期需先消炎再拔(避免感染扩散)。

2.术前准备:

吃饱饭(避免低血糖),但别吃油腻食物(防术中恶心)。

提前告知医生病史(如高血压、心脏病、药物过敏等)。

3.术后护理:

咬棉球止血:30-40分钟吐出,勿频繁舔舐伤口。

冷敷止痛:术后24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

饮食禁忌:术后2小时可喝水,24小时内吃温凉流食(如牛奶、米粥),避免吸管(易引发血凝块脱落)。

刷牙漱口:24小时内不刷牙不漱口,之后用软毛牙刷轻刷,勿触碰伤口。

4.疼痛管理:

遵医嘱服用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和止痛药(如布洛芬),必要时可冰敷。

若术后3天仍有剧烈疼痛、发热或口腔异味,警惕"干槽症",需立即复诊。

5.拆线时间:

缝线通常7-10天拆除,但可吸收线无需拆线。

四、常见误区解答:别被这些说法忽悠!

误区1:拔智齿会瘦脸?

❌ 脸型由下颌骨决定,拔智齿不会改变骨性结构(除非拔牙后长期进食减少导致消瘦)。

误区2:拔智齿会变笨?

❌ 智齿与智力无关,只是人类进化残留的痕迹。

误区3:拔牙后必须种牙?

❌ 智齿是多余的牙齿,拔除后无需修复。但若因智齿顶坏邻牙导致拔牙,则需根据情况种植或镶牙。

五、医生建议:30岁前是拔智齿黄金期

年轻时拔牙恢复快:20-30岁人群牙槽骨弹性好,术后愈合快,并发症风险低。

备孕前必查智齿:孕期激素变化易诱发智齿冠周炎,且孕期治疗受限,建议孕前处理隐患。

定期拍片很重要:即使智齿不疼,也建议每1-2年拍片检查,尤其是备孕女性、正畸患者和有阻生智齿家族史者。

智齿不疼≠安全!阻生智齿和反复发炎的智齿就像"定时炸弹",可能悄悄破坏邻牙。与其等牙疼时"亡羊补牢",不如趁早检查,该拔则拔。记住:定期口腔检查+及时干预=省心省钱!

 

(王哲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口腔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