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作为口腔中最晚萌出的牙齿,看似不起眼,却常常成为口腔健康的 “隐患”。不少人因害怕拔牙或对智齿危害认识不足,选择保留智齿。然而,放任不管可能会带来诸多潜在问题,严重影响口腔健康,甚至危害全身健康。了解智齿不拔的后果,才能更好地认识拔除智齿的必要性。
反复炎症:痛苦不堪的 “智齿冠周炎”
智齿常因生长空间不足无法正常萌出,部分牙冠被牙龈覆盖,形成一个狭窄的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极易藏匿其中,难以清洁。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如感冒、过度疲劳,这些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智齿冠周炎。患者会感到智齿周围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张口受限,吞咽困难,甚至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智齿冠周炎还容易反复发作,每次发作都让人痛苦不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损害邻牙:“鸠占鹊巢” 引发连锁反应
由于萌出位置异常,智齿可能会朝着邻牙生长,持续挤压邻牙。在智齿的压迫下,邻牙的牙根会逐渐吸收,导致邻牙松动、移位,甚至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邻牙一旦受损,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幅增加。此外,智齿与邻牙之间的缝隙难以清洁,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加速邻牙龋坏,形成恶性循环。原本健康的邻牙因智齿而 “遭殃”,实在得不偿失。
导致牙列不齐:影响美观与咬合功能
智齿萌出时产生的力量,会对整个牙列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青少年换牙期和成年早期,牙列尚未完全稳定,智齿的异常萌出可能会破坏牙列的正常排列,导致牙齿拥挤、错位。牙列不齐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还会降低咀嚼效率,增加肠胃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同时,牙齿排列不整齐也会给口腔清洁带来困难,增加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病风险。
囊肿或肿瘤: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长期存在的阻生智齿,周围的牙龈和牙槽骨可能会发生病变,形成含牙囊肿或其他肿瘤性病变。这些病变在初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破坏颌骨骨质,导致颌骨膨隆、面部畸形。严重时,甚至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手术切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虽然囊肿或肿瘤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出现,后果严重,不容忽视。
影响全身健康:口腔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口腔是身体的门户,智齿引发的炎症和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细菌及其毒素可能会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引发其他器官的疾病。例如,智齿冠周炎可能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若感染扩散至颅内,会危及生命;长期的慢性炎症还可能与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小小的智齿问题,却可能成为影响全身健康的 “导火索”。
并非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如果智齿生长位置正常,有良好的咬合关系,且不会引发任何不适,可以选择保留。但对于大多数存在生长异常、反复发炎、损害邻牙等问题的智齿,及时拔除是更为明智的选择。拔除智齿虽然是一个小手术,但术后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护理,如咬住止血棉球、注意饮食、保持口腔清洁等,就能顺利恢复。为了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当智齿出现问题时,应及时咨询专业口腔医生,评估拔除的必要性,避免因小失大。
(李泉 汝州市第一人民 口腔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