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科的抢救室里,经常上演着与时间赛跑的紧张场面:有人正吃着饭突然捂住胸口,疼得直冒冷汗;有人散步时突然喘不上气,脸色煞白……这些突发状况的背后,常常藏着一个狡猾的"敌人"——冠心病。它就像心脏血管里的"交通警察"突然罢工,让原本顺畅的血液通道陷入"堵车危机"。今天,咱们就跟着急诊科医生,揭开冠心病的真面目,看看这场血管里的"交通瘫痪"是怎么发生的!
一、冠心病:心脏血管的"头号麻烦制造者"
先搞清楚什么是冠心病。咱们的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一刻不停地跳动为全身供血。而冠状动脉,就是给这个"发动机"输送"燃油"(血液)的专属管道。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畅通无阻,能精准地把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送到心脏的每个角落。
但当冠状动脉出了问题,比如被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堆积形成斑块,血管就会变窄甚至堵塞,这就是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想象一下,原本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突然被淤泥、石块占了好几条车道,车辆通行困难,甚至完全堵死。心脏也是一样,血管堵塞后,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闹脾气",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二、血管"堵车"是怎么炼成的?三大"元凶"浮出水面
冠心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各种危险因素长期"搞破坏"的结果。急诊科医生总结了导致血管"堵车"的三大"元凶":
(一)胆固醇"团伙":血管里的"捣乱分子"
血液中的胆固醇分为"好胆固醇"(HDL)和"坏胆固醇"(LDL)。"好胆固醇"像勤劳的清洁工,能把血管壁上的垃圾运走;而"坏胆固醇"则是捣乱分子,喜欢在血管壁上"安营扎寨"。当体内"坏胆固醇"超标,它们就会钻进血管内皮,和免疫细胞、炎症因子"狼狈为奸",逐渐形成黄色、粥样的斑块。这些斑块越长越大,把血管越堵越窄,就像水管里的水垢越积越多,水流越来越小。
很多人以为只有吃太多肥肉才会胆固醇超标,其实不然。长期吃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甜品,或者本身代谢有问题,都可能导致"坏胆固醇"升高。急诊室曾收治过一位年轻患者,平时爱吃炸鸡、喝奶茶,20多岁就查出严重的血管堵塞,罪魁祸首就是超高的胆固醇。
(二)高血压:血管的"压力暴击"
高血压堪称冠心病的"最佳拍档"。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就像持续给血管"加压",原本柔韧的血管壁会逐渐变薄、变硬。在高压冲击下,血管内皮更容易受损,给胆固醇等"坏家伙"提供了可乘之机。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2-3倍!而且,高血压还会让心脏更费力地泵血,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有些患者觉得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反正没症状。殊不知,这种想法非常危险!急诊科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例:患者多年高血压不控制,突然某天血管斑块破裂,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差点丢了性命。
(三)不良生活习惯:推波助澜的"猪队友"
1.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管更容易长斑块;酒精则会干扰血脂代谢,升高血压。每天吸20支烟,冠心病风险会增加2-3倍;长期酗酒的人,心脏病发病率比普通人高50%!
2.久坐不动:天天坐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身体代谢变慢,脂肪堆积,血糖、血脂升高,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3.熬夜成瘾: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血压、心率紊乱,还会促进炎症反应,加速血管老化。
三、冠心病的"危险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冠心病发作前,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可惜很多人没当回事。记住这些典型症状,关键时刻能救命:
(一)心绞痛:心脏的"紧急警报"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就像心脏在拉响"警报"。发作时,胸骨后或心前区会出现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有时还会放射到左肩、手臂、脖子。这种疼痛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能缓解。有些患者描述疼痛像"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还有人误以为是胃痛,结果耽误了治疗。
(二)心肌梗死:血管"彻底堵死"的危机
如果心绞痛频繁发作,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或用药也不能缓解,可能是血管已经完全堵塞,发生了心肌梗死!除了剧烈胸痛,患者还可能出现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这是最危险的时刻,必须立刻拨打120!急诊内科医生常说:"心肌梗死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每耽误一分钟,就有大量心肌细胞死亡。"
(三)不典型症状:狡猾的"伪装者"
有些冠心病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比如老年人可能只表现为胸闷、气短;还有人牙痛、下颌痛,检查发现是冠心病引起的放射痛。所以,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尤其是伴有心慌、出汗等症状,一定要想到冠心病的可能。
四、急诊科的"护心攻略":见招拆招保平安
在急诊科,医生们对付冠心病有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
(一)药物治疗:给血管"清障"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能防止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就像给血管派了一群"交通协管员"。
2.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胆固醇,稳定斑块,甚至逆转部分斑块,堪称血管的"清洁工"。
3.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能扩张血管,缓解心绞痛症状,是冠心病患者的"救命药"。但要注意,药不能随便吃,必须遵医嘱。
(二)手术治疗:打通"生命通道"
如果血管堵塞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需要手术了:
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也就是常说的"支架手术"。医生通过血管把支架送到堵塞部位,撑开狭窄的血管,恢复血流。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2.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搭桥手术"。当多支血管严重堵塞,无法放支架时,医生会用患者自身的血管(如腿上的大隐静脉),在堵塞血管两端"搭桥",让血液绕过堵塞部位。
(三)生活方式大改造:从根源上"防堵车"
1.饮食"红绿灯":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用橄榄油代替动物油,每周吃2-3次深海鱼,补充有益心脏的Omega-3脂肪酸。
2.运动"动起来":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降低血脂、血压,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心绞痛发作时。
3.戒烟戒酒:这是必须做到的!戒烟后1年内,冠心病风险就能降低50%;戒酒能减少心脏负担。
4.控制体重: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把BMI(体重指数)控制在18.5-23.9之间,心脏压力会小很多。
五、这些"雷区"别踩!冠心病患者必知
1.症状缓解就停药?:错!冠心病需要长期治疗,即使症状消失,也要按时服药,防止血管再次堵塞。
2.只吃药不改变生活习惯?:药物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不戒烟、不运动、胡吃海喝,药效会大打折扣。
3.忽视定期复查:冠心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等指标,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冠心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记住,心脏血管的"交通秩序"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和急诊科医生一起,给血管"疏通道路",让心脏这个"发动机"永远动力十足!
(张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