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常饱受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的困扰,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日常护理究竟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断根”,有效减少复发呢?
饮食调理:筑牢营养防线
合理的饮食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日常护理的重中之重。患者应遵循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过度饥饿会使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溃疡面;而暴饮暴食则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在食物选择上,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等,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强身体免疫力。同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鸡蛋、鱼肉、豆类等,为身体修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要严格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加重溃疡症状。此外,还应戒烟限酒,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酒精和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不利于溃疡的愈合。
规律作息:稳定身体节律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人体有自己的生物钟,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患者应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溃疡面的修复。同时,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熬夜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过度劳累则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溃疡复发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便秘会增加腹压,导致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加重溃疡症状。可以通过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量运动等方式来促进排便。
情绪管理:舒缓心理压力
情绪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酸分泌异常,从而加重溃疡症状。
因此,患者要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通过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如听音乐、看电影、旅游等,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当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时,可以与家人、朋友倾诉,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遵医嘱用药:规范治疗流程
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患者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常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抗菌药物等。抑酸药如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可以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能在胃黏膜上形成一层保护层,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对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还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进行根治治疗。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同时,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定期复查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日常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以观察溃疡的愈合情况。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还需要复查幽门螺杆菌,确保幽门螺杆菌已被彻底根除。
如果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溃疡复发或幽门螺杆菌再次感染,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预防复发:注意生活细节
除了以上几点日常护理措施外,患者还应注意一些生活细节,以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防止幽门螺杆菌等病原体的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因此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预防溃疡复发至关重要。
要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如果必须服用这些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要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腹部受凉会引起胃肠道痉挛,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诱发溃疡发作。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日常护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患者在饮食、作息、情绪、用药、复查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和关注。只有做到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护理,才能有效减少溃疡的复发,实现“断根”的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白亚平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东院区消化内科二病区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