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警惕‘接吻病’,儿童莫名发热咽痛,如何识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24-07-10 18:31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的成长道路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同隐藏的“地雷”,时刻考验着家长们的警觉与应对能力。其中,“接吻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便是一种容易被忽视却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儿童传染病。它以不明原因的发热、咽痛以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因其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故得名“接吻病”,尽管成人间的接吻并非儿童感染的主要途径,但唾液接触,如共用餐具、水杯等,确实增加了儿童感染的风险。本文将深入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更好地守护孩子的健康。

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容忽视的儿童健康威胁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引起,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群中的疱疹病毒。大多数人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感染EBV,但多数为隐性感染,即不表现出明显症状。然而,当病毒激活并导致IM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

2. 症状表现

IM的典型症状包括:

发热:通常持续数天至数周,体温可高达39℃以上。

咽痛: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伴有白色渗出物,类似化脓性扁桃体炎,但抗生素治疗无效。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明显肿大,质地较硬,有时伴有压痛。

皮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斑丘疹或荨麻疹样皮疹,多发生于躯干。

肝脾肿大:部分病例中,肝脏和脾脏会轻度至中度肿大。

眼部症状:如结膜炎,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分泌物增多。

疲劳和全身不适:持续数周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诊断:细致检查,科学判断

由于IM的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如扁桃体炎、流感等,因此准确诊断至关重要。医生通常会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诊断:

临床症状:上述典型症状的存在。

体格检查:注意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的情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尤其是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增加;EB病毒抗体检测,特别是VCA-IgM和EA-IgG,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他检查:必要时进行肝功能、超声等检查,以评估肝脏受累情况。

三、治疗:对症治疗,耐心恢复

目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围绕缓解症状和支持性治疗展开:

退热: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

缓解咽痛:给予温盐水漱口、含片等,减轻咽部疼痛。

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体力活动,有助于身体康复。

饮食调整: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密切监测:定期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四、预防:从日常做起,守护健康

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关键在于减少EB病毒的传播:

个人卫生: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

避免唾液接触: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减少亲吻脸颊等亲密行为,特别是在孩子生病时。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提高身体抵抗力。

避免拥挤场所:在疾病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五、结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这个听起来略显陌生的名字,实则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不小的威胁。通过了解其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家长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这一挑战,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个人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风险,让爱与健康同行,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王臣玉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感染性疾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