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领域,热性惊厥和癫痫是两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们虽然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抽搐等症状,但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热性惊厥与癫痫的区别,帮助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两种疾病。
一、定义与病因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患病率3-5%,多见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为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及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既往也没有无热惊厥病史。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儿童脑发育不成熟、发热、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引起发热的病因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炎、中耳炎、肺炎、急性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及个别非感染性疾病等。病毒感染是最主要原因。
癫痫:
癫痫是一种以具有持久性的致痫倾向为特征的脑部疾病,不是单一的疾病实体,而是一种有着不同病因基础,临床表现各异但以反复癫痫发作为共同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状态。病因有结构性、遗传性、代谢性、感染性、免疫性和病因不明六大类。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种,单纯型热性惊厥约占65-90,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24小时内不会复发,并且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复杂型热性惊厥约占10-35%,具有局灶性发作特征,持续时间通常大于15分钟,在24小时内多次复发,可有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和体征。
癫痫:
癫痫的发作形式多样,根据发作类型分为全面性发作、局灶性发作、和起源不明的发作。全面性发作包括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失张力发作、癫痫性痉挛、失神发作、肌阵挛失神发作等。局灶性发作根据有无知觉分为知觉保留和知觉障碍两类,包括自动症、过度运动性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自主神经性发作、行为中止性发作、认知性发作、情感性发作、感觉性发作、局灶进展至双侧强直-阵挛发作等。其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是一种表现最明显的发作形式,既往也称为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双侧对称强直后紧跟有阵挛动作并通常伴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主要临床特征。
三、诊断方法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临床表现。医生会询问孩子的发热史、抽搐史以及家族史,观察抽搐的发作形式、持续时间等。在排除了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后,结合孩子的年龄和体温情况,医生做出热性惊厥的诊断。在某些情况下,如热性惊厥的表现不典型或病情复杂时,可能需要进行脑电图(EEG)、头颅影像学等进一步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因。
癫痫:
在出现两次及以上非诱发性癫痫发作时才诊断癫痫,还需要综合考虑年龄、临床表现、脑电图等多种因素。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起病年龄,发作有无诱因、发作时的表现、发育情况、家族史等。脑电图是癫痫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发现异常放电现象。此外,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遗传学检查、免疫相关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寻找癫痫的病因。
四、治疗方法
热性惊厥:
大多数热性惊厥持续时间短暂,多1-3min,通常不需要药物干预,但为防止再次惊厥和明确病因应尽快就医。若发作时间超过5min,及时给予止惊药物。其次降温治疗,对高热患儿积极采取退热措施很重要,如口服退热药物、鼓励患儿多饮水、物理降温等。对于复杂型热性惊厥或反复发作的热性惊厥,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惊厥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癫痫:
癫痫的治疗需要个体化制定方案,通常包括药物治疗、生酮饮食、神经调控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癫痫发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发作类型、年龄、发育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对于部分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患儿病因,神经调控治疗或手术治疗或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五、预后与预防
热性惊厥:
大多数热性惊厥患者的预后良好,不推荐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预防复发,平时增强体质、预防感染。但也有部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甚至进展为癫痫,造成认知功能障碍等。继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一级亲属中有特发性或遗传性癫痫病史、复杂型热性惊厥。如有,建议至正规医院进行评估,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
癫痫:
对于新诊断的癫痫,如果正确选择抗癫痫发作药物,无发作率能达到60﹪~70%。癫痫预后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癫痫的病因。在儿童癫痫中,能找到明确癫痫病因、首次发作年龄小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其他影响癫痫预后的因素有脑电图是否有局灶性慢波或癫痫样放电、首次发作后 6 个月内出现再次发作的次数等。一般认为,性别对预后影响不大。
六、总结
热性惊厥和癫痫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它们在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家长和医护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两种疾病,为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当孩子出现抽搐等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并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和宁辛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