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后慎驾:这些药物可能影响你的驾驶安全

2025-02-15 17:4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驾驶已成为我们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在享受驾驶带来的便捷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药物对驾驶安全的影响。所谓“药驾”,就是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行为。药驾的危害不亚于酒驾,其潜在的危险性不容忽视。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及其副作用,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药驾的危害

药驾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许多药物在服用后会产生嗜睡、困倦、头晕、反应迟钝、视物模糊、注意力分散等不良反应,这些反应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判断力、注意力等关键驾驶技能。当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这些症状时,可能无法正常控制方向盘、油门和刹车,遇到紧急情况时无法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二、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是常用的感冒药和抗过敏药成分,如扑尔敏(氯苯那敏)、息斯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这类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服用后可能导致嗜睡、倦怠、反应迟钝、视力模糊、头痛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情况,从而增加驾驶风险。

镇静催眠药

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地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等,主要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症状。这类药物能抑制中枢神经,引起视力模糊、头晕、困倦,甚至出现与醉酒类似的宿醉现象。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情况,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常用于缓解发热、疼痛等症状。然而,这类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嗜睡、眩晕、视觉模糊、注意力减退、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下降等神经症状。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看不清路标及红绿灯、误判路况等情况,从而增加驾驶风险。

镇咳药

镇咳药如磷酸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等症状。然而,这类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产生头晕、嗜睡等副作用。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情况,增加驾驶风险。

降糖药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格列美脲、胰岛素等,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然而,这类药物在服用后可能引发低血糖、虚脱、多汗、头晕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方向盘、车速把控不稳等情况,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降压药

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哌唑嗪、特拉唑嗪等,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然而,这类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引发低血压、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情况,增加驾驶风险。

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等症状。然而,这类药物在服用后可能会引起视力模糊、复视或眩晕等不良反应。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看不清路况、误判距离等情况,增加驾驶风险。

含乙醇的药物

一些药物中含有乙醇成分,如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十滴水等。这类药物在服用后不仅会影响神经功能,还可能被误认酒驾。驾驶员在服用这类药物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增加驾驶风险。

三、预防措施

就医时主动告知

在就医时,驾驶员应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职业和驾驶需求。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不影响驾驶的药物,从而避免药驾的发生。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在服药前,驾驶员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成分、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对于可能引起驾驶安全问题的药物,应特别注意其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驾驶员在服药时应尽量避开驾驶时间。如果必须服药后驾驶,应至少间隔6-8小时再驾车,以确保药效减弱、降低风险。同时,在药效期内应尽量避免驾驶车辆和从事高空作业等危险活动。

注意个人反应

驾驶员在服药后应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如果出现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驾驶并寻求帮助。

选择替代交通方式

如果驾驶员因病情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应考虑选择替代交通方式如乘坐公共交通、打车等。这样既能确保自己的出行安全,也能避免因药驾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四、结语

药驾是一种可能威胁生命的潜在的驾驶隐患。广大驾驶员应提高警惕,了解药驾的危害及预防措施。在生病服药期间,应尽量避免驾车出行。如果必须驾车,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反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出行安全,共同维护交通安全和人身安全。

(穆亚琦 郑州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