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突发急症,中医妙手秒杀危机

2025-04-30 08: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让人措手不及的突发急症:家人突然胸闷气短、孩子高热不退、老人跌倒扭伤、朋友腹痛难忍……在这些紧急关头,若不能及时处理,轻则延误恢复,重则危及生命。而除了拨打急救电话和前往医院外,你知道吗?其实中医也有不少“妙手”,可以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为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急救并非神话,它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智慧。针灸、推拿、拔罐、中药等传统方法,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刻稳定病情,还能在医生未到之前,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这些方法简便、安全,掌握得当时,普通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中医真的能“秒杀”危机吗?其实这里的“秒杀”,并不是魔法般让病痛瞬间消失,而是指它能在突发时刻快速、有效地起到缓解症状、稳定生命体征、减轻病情的作用。这种“及时雨”式的介入,恰恰是中医在现代生活中最实用、最被低估的一面。

比如,一个人突然胸口闷痛,脸色发白,可能是心绞痛发作。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如果知道按压内关穴(前臂内侧,距离手腕约三指宽的地方),就可能帮助他缓解胸闷、稳定情绪;再比如,高温天气下,有人因中暑晕倒,只需用毛巾蘸凉水敷额头、掐人中,喝些藿香正气水,轻者即可缓解;再比如老人不慎扭伤脚踝,若能第一时间使用推拿手法放松肌肉、冷敷处理,既能缓解疼痛,也能预防肿胀。

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背后都隐藏着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来自“阴阳平衡、气血通畅”,突发急症往往是体内某个环节突然失调所致。因此,中医急救的关键就是“找准病根、对症处理”,通过特定的穴位刺激、药物调和、外治方法,来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举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例子:孩子吃坏了肚子,腹泻不止,许多家长第一反应是喂止泻药。但中医讲究“泻有不同”,有的是受了寒,有的是食积难化,有的则是脾胃虚弱。此时,用葛根芩连汤或藿香正气丸等中药对症使用,常常能达到比西药更温和、更长效的效果。而如果配合艾灸足三里穴、按摩腹部,不仅能止泻,还能调养孩子的脾胃功能,从根本上减少复发。

再比如,突发的高热也很常见。有些人动不动就烧到39度、40度,吃退烧药却退不了多久。中医认为,这种“实热”状态需要“清热泻火”。像白虎汤这样有“退烧利器”之称的方剂,在中医中就被广泛用于高热、烦躁、口渴等症状。尤其在一些病毒性感染中,中医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往往能在控制病情的同时不伤正气,帮助身体更快恢复。

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还善于通过外治法来处理突发问题。例如拔罐、刮痧等方法,在急性肌肉拉伤、风寒侵袭、恶心呕吐等场景中都有广泛应用。肩膀突发疼痛,一拔罐即感舒缓;感冒初起,轻刮背部膀胱经,往往可减少病情发展。这些技术操作简单,很多家庭可以自己掌握,关键时候真的能“救场”。

推拿也是中医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腹痛难忍时,按揉肚脐周围可以刺激肠胃蠕动;便秘时按摩下腹部有助排便;老人跌倒后轻柔按摩受伤部位周围的肌肉,有助于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推拿时给予的身体接触与安抚,也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增强其恢复的信心。

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医急救不是“万能钥匙”。对于严重的创伤、大出血、中风、昏迷等危及生命的重大急症,第一时间拨打120、送医是最重要的。而中医的方法,则更适合在等候急救时进行初步干预,或者在病情初起、症状尚轻时及时处理,从而阻止其进一步恶化。它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补充,而不是替代。

中医急救强调“早发现、早处理、对症施治”,讲究天人合一、整体调和。这种“内外结合、标本兼顾”的思路,在突发急症中往往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当前越来越重视个体化健康管理的背景下,中医这种因人施法、灵活调整的方式,更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在实际生活中,普通人如果能掌握一些基础的中医急救知识,比如常用穴位的按压方法、一些对症的中成药、简单的推拿和拔罐技巧,就能在家庭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很多家庭已经习惯在家常备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感冒清热颗粒等中成药,并配有拔罐器、艾条、温灸贴等工具,为突发情况提供保障。

结语

突发急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应对。而中医的急救智慧,就像一把藏在家中的钥匙,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开启健康的大门。了解一点、掌握一点、运用一点,便能让我们在危机时刻从容应对。愿你我都能在传统医学的智慧中,找到那份安全感和应变力,让中医“妙手”真正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健康守护者。

(王耀海 南阳市中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