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行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炎,是因关节软骨退化磨损引发的慢性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常累及膝关节、髋关节等承重关节。其核心病理表现为软骨层变薄、骨赘增生,导致关节间隙狭窄、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将从日常护理、理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三方面展开科普,帮助患者科学管理病情。
一、日常护理:减负、保暖与科学运动
(一)体重管理
肥胖是退行性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肥胖女性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发病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倍。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关节压力增加4公斤,长期超负荷易加速软骨磨损。建议通过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30%总热量)与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控制体重,BMI指数维持在18.5-23.9kg/m²。
(二)关节保护
避免高冲击运动:减少爬山、上下楼梯、深蹲等动作,此类活动使膝关节承重达体重的3-6倍。
使用辅助器具:膝关节疼痛者可佩戴弹性护膝,髋关节病变者建议使用手杖,减少单侧肢体负重30%-50%。
防寒保暖:低温环境会加剧关节疼痛,建议佩戴护膝、护腕,冬季室温保持18-22℃,避免关节直接接触冷水。
(三)科学运动
低强度有氧运动:游泳(自由泳、仰泳)、水中慢跑等可减少关节压力,建议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关节周围肌力训练:
膝关节:仰卧位直腿抬高(每次保持5秒,10次/组,每日3组)
髋关节:侧卧位髋外展(侧卧位,上腿缓慢抬起,15次/侧,每日2组)
平衡训练:单腿站立(从10秒开始,逐渐延长至30秒,每日3组),降低跌倒风险。
二、理疗方法:多维度缓解症状
(一)物理因子治疗
热敷疗法:
作用机制: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关节僵硬。
操作方法:使用热水袋或红外线理疗仪,温度控制在40-45℃,每次15-20分钟,每日2次。
禁忌症:急性炎症期(局部红肿热痛)禁用。
超声波治疗:
作用机制:通过高频机械振动促进软骨代谢,减轻炎症。
治疗方案:0.8-1.5W/cm²强度,每次8-10分钟,每周2次,4周为1疗程。
电刺激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缓解疼痛,频率100Hz,脉宽100μs,每日30分钟。
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增强肌力,频率20-50Hz,每日20分钟。
(二)传统中医理疗
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内膝眼、犊鼻、阳陵泉、足三里。
操作规范:使用0.30mm×40mm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留针20分钟,每周3次。
疗效:可降低VAS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30%-50%。
推拿疗法:
膝关节手法:滚法放松股四头肌,按揉髌骨周围,被动屈伸膝关节。
注意事项:避免暴力操作,每日1次,每次20分钟。
(三)关节腔注射治疗
玻璃酸钠注射:
作用机制:补充关节滑液,润滑关节,减少摩擦。
治疗方案:每周1次,每次2.5ml,连续5周为1疗程。
疗效:可改善关节活动度20%-30%,疗效持续6-12个月。
糖皮质激素注射:
适应症:急性滑膜炎发作期,疼痛剧烈者。
注意事项:每年不超过3次,避免感染、软骨坏死等并发症。
三、注意事项:规避误区,科学管理
(一)用药安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常见药物:塞来昔布、依托考昔。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10%-20%)、心血管风险(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压、凝血功能)。
氨基葡萄糖:
作用机制: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延缓软骨退变。
服用方法:硫酸氨基葡萄糖0.75g,每日2次,餐后服用,疗程3-6个月。
(二)康复训练误区
过度运动:关节疼痛时强行锻炼,可能加重软骨损伤。
静养过度:长期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依赖止痛药:掩盖病情进展,延误治疗时机。
(三)定期随访
影像学检查:每年1次X线检查,观察关节间隙变化。
功能评估:每3个月进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退行性关节炎需通过“日常护理+理疗干预+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管理。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避免盲目跟风治疗。若出现关节持续疼痛、肿胀、畸形或活动受限,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
(孟静 河南省中医院迎宾院区 骨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