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是患癌了吗?一文读懂检测真相

2023-06-09 13:4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不少人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就惊恐万分,以为自己患上了癌症。实际上,肿瘤标志物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远比想象中复杂。接下来,就为你揭开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真相。​

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细胞自身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血液、体液及组织中这些物质的水平升高时,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体内可能存在肿瘤。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每种标志物都对应着特定的肿瘤类型。比如,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指标之一;前列腺特异抗原则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

然而,肿瘤标志物升高并不等同于患上癌症。在临床实践中,许多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以甲胎蛋白为例,除了肝癌会使其升高外,孕妇体内的甲胎蛋白水平也会随着孕周增加而升高,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受损后再生,也可能引起甲胎蛋白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患有肝癌。再如,糖类抗原 125 升高,除了卵巢癌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甚至在月经期、妊娠期,女性体内的 CA125 水平也可能出现一过性升高 。此外,某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以及身体受到感染、炎症刺激等,同样可能使肿瘤标志物水平异常。大量吸烟的人,癌胚抗原可能会高于正常范围,但戒烟后,该指标有可能逐渐恢复正常。​

反过来,即使患有癌症,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会升高。一方面,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一些肿瘤细胞可能不表达或仅低表达相关标志物,导致检测结果无法反映真实病情。比如,部分早期肺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能完全正常。另一方面,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也会影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当肿瘤处于早期阶段,肿瘤细胞数量较少,释放到血液中的标志物浓度可能非常低,难以被检测出来;而有些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反应较弱,也可能致使肿瘤标志物水平不升高。​

既然肿瘤标志物升高不能确诊癌症,那这项检测还有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的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健康人群的体检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对高危人群进行初步筛查,发现潜在的肿瘤风险。对于已经确诊癌症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能够反映肿瘤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下降,说明治疗方案有效;若指标不降反升,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复发、转移或对治疗产生耐药性,医生可以据此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当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首先,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结合自身症状、病史以及其他检查结果,如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病理活检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病理活检才是诊断癌症的 “金标准”,它能够直接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确定是否存在癌变。其次,建议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观察其变化趋势。如果只是单次轻度升高,且复查后指标恢复正常,一般无需过于担心;若持续升高或多次复查结果都超出正常范围,则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查,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肿瘤标志物升高只是一个 “危险信号”,并非癌症的确诊依据。了解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真相,既能避免因不必要的恐慌而增加心理负担,也能防止因忽视异常结果而延误病情。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诊断,才是应对肿瘤标志物异常的正确方式。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对肿瘤标志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在健康管理的道路上多一份从容与安心。

 

(张乃方 河南省肿瘤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