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黄素化囊肿,又称为卵巢滤泡囊肿或黄体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卵巢良性病变,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尤其在妊娠期或接受促性腺激素治疗的女性中更为常见。这种囊肿的形成与卵巢黄体功能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壁薄、直径小于8厘米的囊性结构,内含清亮或淡黄色液体。下面将从卵巢黄素化囊肿的诊断和治疗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卵巢黄素化囊肿的诊断
1. 临床表现
卵巢黄素化囊肿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随着囊肿的增大,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下腹部不适或疼痛:囊肿增大时,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起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
月经紊乱:由于卵巢功能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增多或减少。
腹部包块:囊肿较大时,患者可在腹部触及包块,尤其在晨起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
压迫症状:囊肿压迫膀胱、直肠等邻近器官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症状。
2. 辅助检查
B超检查:是诊断卵巢黄素化囊肿的首选方法,可清晰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位置及内部结构。
CT或MRI检查:对于B超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进行CT或MRI检查,以进一步了解囊肿的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肿瘤标志物检测:如CA125、CA19-9等,有助于鉴别卵巢黄素化囊肿与卵巢恶性肿瘤。
内分泌检查:包括性激素水平测定,有助于了解卵巢功能状态。
3. 鉴别诊断
卵巢黄素化囊肿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卵巢恶性肿瘤:尤其是卵巢上皮性癌,需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痛经、不孕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B超检查可见囊内回声不均。
输卵管卵巢囊肿:多为炎性积液,有盆腔炎病史,抗生素治疗有效。
二、卵巢黄素化囊肿的治疗
卵巢黄素化囊肿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囊肿大小及性质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 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囊肿较小的患者,可采取观察随访的策略。每3-6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若囊肿自行消失或保持稳定,则无需特殊处理。
2. 药物治疗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可用于缩小囊肿体积,尤其适用于准备手术的患者,以减少手术难度和风险。
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原则,选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但疗效因人而异,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3. 手术治疗
囊肿剥除术:适用于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通过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将囊肿完整剥除,保留正常卵巢组织。
卵巢切除术:对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或囊肿疑有恶变的患者,可考虑行卵巢切除术。
附件切除术:若囊肿较大、粘连严重或疑有恶变,需同时切除同侧输卵管及卵巢。
4. 介入治疗
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对于直径较大、症状明显的囊肿,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液,以缓解压迫症状。但需注意,此方法可能增加囊肿复发和感染的风险。
硬化剂注射:穿刺抽液后,可向囊腔内注入硬化剂(如无水乙醇),以促进囊壁粘连、闭合,减少复发。
三、预后与随访
卵巢黄素化囊肿的预后通常较好,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痊愈。但需注意,部分患者存在复发风险,因此应定期进行B超检查及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囊肿。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等也有助于预防囊肿的复发。
综上所述,卵巢黄素化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郑洁 信阳市中心医院 生殖医学中心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