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手术似乎就是医生在患者身体上“划一刀”,然后等伤口愈合就万事大吉了。但实际上,手术远非如此简单,术后的护理更是关乎着患者身体恢复的速度与质量,可以说,手术的成功只是第一步,精心的护理才是助力患者重回健康生活的关键桥梁。
术前准备:打好基础
手术之前,患者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紧张、焦虑的情绪就像隐形的阻碍,会影响身体的应激反应,进而干扰手术和术后恢复。家属和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交流,耐心解释手术流程、预期效果以及成功案例,让患者心里有底,尽量放松。
身体准备方面,遵循医嘱禁食禁水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在手术前 8 - 12 小时禁食,术前 4 小时禁水,这是为了防止麻醉过程中出现呕吐,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等危险情况。患者和家属可别小瞧这一环节,严格按规定执行,才能降低手术风险。
术后伤口护理:防感染,促愈合
伤口是术后护理的重中之重。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是基本原则,比如腹部手术后,要避免伤口沾水,不小心弄湿了要及时用无菌纱布吸干,并告知医护人员更换敷料。
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就像守护宝藏一样精心。若发现伤口有较多渗血,可能是止血不彻底;要是周围红肿范围扩大、疼痛加剧,大概率是感染了,这些都得立马就医处理。
饮食调理:循序渐进,滋养身体
术后饮食可不能一蹴而就,得一步步来。刚做完手术,肠胃功能还没完全恢复,先从流食开始,像米汤、果汁这类易消化、无渣的食物,少量多次饮用,给肠胃“试试水”。
随着身体好转,过渡到半流食,如粥、软烂面条,搭配些松软蔬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等到能正常进食了,也要秉持清淡、营养均衡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鱼肉、鸡蛋、豆类,助力伤口修复,但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得忌口,它们会刺激胃肠道,影响恢复。
休息与活动:动静结合,张弛有度
充足睡眠是术后恢复的“良药”,患者每天应保证 7 - 8 小时高质量睡眠,安静舒适的环境利于身体自我修复。但也不能一直卧床不动,适时的活动能预防血栓、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早期在床上简单翻身、抬腿,慢慢增加活动量,如床边坐立、短距离行走,以不感到疲劳为宜,就像给身体“热身”,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进程。
心理关怀:驱散阴霾,重拾信心
术后患者可能会因身体不适、担心预后而陷入情绪低谷,这时候家人的陪伴至关重要。陪患者聊聊天、散散步,分享生活趣事,转移注意力。
医护人员也要定期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专业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积极的心态如同阳光,能驱散病痛的阴霾,让恢复之路更加顺畅。
手术并非简单的“一刀切”,术后护理涵盖心理、生理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携手,将这些护理细节落实到位,才能让身体更快更好地恢复,重新开启健康生活新篇章。
(李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手术部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