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孕妇口腔保健指南:守护孕期 “齿” 刻健康

2025-02-11 13:5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怀孕是女性人生中的特殊时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口腔健康也面临新的挑战。孕妇的口腔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生活质量,还与胎儿的健康发育息息相关。了解孕期口腔保健要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才能让准妈妈们在享受孕育喜悦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口腔。

一、孕期口腔变化:了解身体的信号
怀孕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波动,雌激素、孕激素等分泌量显著增加。这种激素变化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容易引发牙龈炎症,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也就是常说的“妊娠期龈炎”。据统计,约有50%-75%的孕妇会在孕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龈问题。此外,孕期饮食习惯的改变,如进食次数增多、偏好甜食等,也为口腔内细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增加了龋齿发生的风险。

二、孕期常见口腔问题及危害
(一)妊娠期龈炎
牙龈炎症通常在怀孕2-3个月后开始出现,随着孕周增加症状可能逐渐加重。炎症严重时,牙龈乳头会增生,形成“妊娠期龈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刷牙、进食时大量出血,甚至影响咀嚼功能。长期的牙龈炎症还可能增加早产和低体重儿出生的风险,因为炎症产生的细菌和毒素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胎儿发育。

(二)龋齿
孕期频繁进食,如果不及时清洁口腔,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牙缝中,口腔内的细菌就会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形成龋齿。龋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导致剧烈疼痛,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和休息。而且,孕期治疗牙齿疾病受到诸多限制,会给孕妇带来更大的困扰。

(三)口腔异味
激素变化、口腔卫生不良以及孕期饮食习惯改变,都可能导致口腔异味的产生。口腔异味不仅影响孕妇自身的社交和心理状态,还可能是口腔疾病或其他身体问题的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三、孕妇口腔保健措施
(一)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1、正确刷牙: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用轻柔的压力使刷毛在原位进行前后方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毫米,每次只刷2-3颗牙,再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饭后如有条件,应及时用清水漱口,清除食物残渣。

2、使用牙线和冲牙器:刷牙只能清洁牙齿表面约60%的区域,牙缝和牙邻面的清洁需要借助牙线或冲牙器。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使用时将牙线小心地放入牙缝,紧贴一侧牙面上下刮动,然后再清洁另一侧牙面。冲牙器则通过高压水流冲洗口腔,能够深入清洁牙缝和牙龈沟,对于不方便使用牙线或牙齿排列不整齐的孕妇来说,是很好的辅助清洁工具。

(二)合理饮食
1、控制甜食摄入:孕期要尽量减少糖果、蛋糕、甜饮料等高糖食物的食用频率。如果食用了甜食,应尽快漱口或刷牙,降低口腔内酸性环境对牙齿的腐蚀。

2、增加营养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鱼类等。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牙龈毛细血管的弹性,预防牙龈出血;维生素D和钙、磷则对牙齿和骨骼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3、避免过度进食酸性食物:柑橘类水果、酸性饮料等虽然富含维生素,但过度食用会使口腔内酸性增加,损伤牙釉质。食用这类食物后,可以先用清水漱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刷牙,避免牙齿在酸性环境下刷牙导致牙釉质磨损。

(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建议孕妇在备孕期间就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已有的口腔疾病。怀孕后,也应每隔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如果在孕期出现口腔不适,如牙龈出血、牙痛、口腔异味等,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缓解孕期口腔不适
如果出现牙龈出血,可以使用含有消炎止血成分的孕妇专用漱口水,帮助减轻炎症。对于轻微的牙痛,可以尝试用淡盐水漱口、冷敷等方法缓解疼痛,但这些方法只是暂时缓解症状,不能替代专业治疗。

四、特殊时期的口腔保健
分娩后,产妇的身体逐渐恢复,但口腔保健仍不能放松。产后由于身体虚弱、卧床时间较长,口腔卫生容易被忽视,加上产妇饮食多为高蛋白、高营养食物,更需要注意口腔清洁。产后应尽快恢复正常的刷牙、漱口习惯,必要时可以使用软毛的月子牙刷,避免损伤牙龈。

孕妇口腔保健是孕期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孕期口腔变化,掌握科学的口腔护理方法,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口腔检查,准妈妈们就能有效预防和应对口腔问题,为自己和胎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详细介绍了孕妇口腔保健要点,若你还有其他想深入了解的部分,比如特定口腔问题的治疗方法,欢迎随时告诉我。

(董十月 金水如意口腔门诊部 口腔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