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重点研究领域。放疗作为一种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在肺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肺癌的类型
1、非小细胞肺癌(NSCLC)
鳞状细胞癌
特点:多发生在肺中央部位,与吸烟密切相关,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确诊。
预后:早期发现和治疗,预后较好。
腺癌
特点:多发生在肺的周边部位,女性患者和不吸烟者中较为常见。
诊断: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主要手段。
预后:早期腺癌预后较好,但晚期腺癌容易发生远处转移。
大细胞癌
特点:具有高度侵袭性,生长迅速,容易早期转移。
诊断: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是关键。
预后:预后较差,治疗难度较大。
2、小细胞肺癌(SCLC)
特点: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早期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对化疗和放疗较为敏感,但预后较差。
诊断
影像学检查:胸部CT和PET-CT是主要手段。
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组织标本。
预后:早期发现和综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但总体预后仍较差。
二、肺癌的检查
1、三大常规
血常规
作用:发现贫血、感染等情况,为肺癌的诊断提供线索。
尿常规
作用:评估肾脏功能,排除泌尿系统疾病。
大便常规
作用:排除消化道疾病,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2、血清学检查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腺癌中阳性率较高。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中阳性率较高。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鳞状细胞癌中阳性率较高。
应用
诊断辅助:帮助初步判断肺癌类型。
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估治疗效果。
复发监测: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水平,早期发现复发。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光片
作用:初步筛查肺癌,但分辨率较低。
胸部CT扫描
作用:高分辨率成像,能清晰显示肺部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PET-CT
作用:同时提供代谢和解剖信息,有助于发现全身范围内的转移病灶。
MRI
作用:评估肺癌与纵隔大血管、脊髓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对制定手术方案和放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4、病理学检查
活检方法
支气管镜活检: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
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肺部结节组织标本。
纵隔镜活检:获取纵隔淋巴结标本。
病理诊断
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确定肺癌的类型和分级。
基因检测:检测EGFR、ALK等基因突变,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5、其他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作用: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病变情况,获取活检标本。
纵隔镜检查
作用:获取纵隔淋巴结标本,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
胸腔镜检查
作用:直接观察胸腔内病变,获取组织标本,评估胸膜转移情况。
三、NSCLC和SCLC的TNM分期与治疗原则
1、TNM分期
T(原发肿瘤)
T1-T4: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范围进行分级。
N(区域淋巴结)
N0-N3: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分级。
M(远处转移)
M0-M1:根据有无远处转移分级。
2、治疗原则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早期(I-II期):手术切除是首选,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局部晚期(III期):同步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晚期(IV期):以姑息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小细胞肺癌(SCLC)
局限期:同步放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广泛期:以化疗为主,结合放疗和免疫治疗,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四、肺癌的治疗方式
1、根治性放疗
适应症
早期肺癌:无法手术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
局部晚期肺癌: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治疗范围
肿瘤原发灶:包括肿瘤及其周围可能受累的组织。
区域淋巴结:根据分期和病理结果确定。
优点
局部控制率高:对肿瘤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有较高的控制率。
无创性:无需手术,避免了手术创伤。
缺点
副作用: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副作用。
远处转移风险:无法控制远处转移。
2、姑息性放疗
适应症
晚期肺癌:有症状的远处转移病灶,如骨转移、脑转移等。
缓解症状:如疼痛、咯血、呼吸困难等。
治疗范围
症状相关部位:针对引起症状的转移病灶进行放疗。
优点
缓解症状:有效缓解疼痛、咯血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无创性:无需手术,避免了手术创伤。
缺点
无法根治:无法根治肿瘤,主要用于缓解症状。
3、术前放疗
适应症
局部晚期肺癌:肿瘤较大或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切除困难。
治疗范围
肿瘤原发灶: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
优点
提高手术切除率:缩小肿瘤体积,使原本无法切除的肿瘤变为可切除。
减少术后复发: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减少术后复发风险。
缺点
增加手术难度:放疗后组织纤维化,可能增加手术难度。
副作用: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副作用。
4、术后放疗
适应症
高危患者:术后病理显示切缘阳性、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
治疗范围
手术区域:包括手术切缘和区域淋巴结。
优点
降低复发风险: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
缺点
副作用:可能出现放射性肺炎、食管炎等副作用。
时间延迟: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内进行,可能延迟后续治疗。
5、术中放疗
适应症
局部晚期肺癌:手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周围重要结构,无法完全切除。
治疗范围
手术区域:直接对肿瘤残余部位进行放疗。
优点
精准放疗:在手术直视下进行,精准照射肿瘤残余部位。
减少副作用: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缺点
设备要求高:需要专门的术中放疗设备和技术支持。
操作复杂:手术和放疗同步进行,操作复杂。
6、腔内放疗
适应症
中央型肺癌:肿瘤位于气管或支气管内,引起气道狭窄。
治疗范围
气道内肿瘤:通过支气管镜将放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部位。
优点
缓解气道狭窄:快速缓解气道狭窄,改善呼吸困难。
局部控制率高:对气道内肿瘤有较高的控制率。
缺点
副作用:可能出现放射性气管炎、出血等副作用。
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于气道内肿瘤。
愿每一位与肺癌抗争的勇士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力量与温暖,愿每一次治疗都成为通向康复之路的坚实步伐。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不平,我们都坚信,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爱,最终能够战胜病魔,迎来健康的曙光。
(柯善保 河南省人民医院 肿瘤中心/肿瘤放射治疗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