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感觉统合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感统失调”这个词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孩子被诊断出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问题。但很多家长对感统失调并不了解,甚至认为孩子只是“调皮”“不听话”,从而忽视了问题的严重性。实际上,感统失调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幸运的是,通过家庭感统训练游戏,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有效改善感统失调的状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感统失调以及家庭感统训练的相关知识。
一、认识感觉统合与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将从身体各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分析和处理,然后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它就像一个“交通枢纽”,协调着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多种感觉系统,使我们能够顺利地完成日常活动,如走路、写字、与人交流等。
视觉系统帮助我们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和位置;听觉系统让我们接收声音信息,理解语言和环境声音;触觉系统能感受外界的温度、质地和压力;前庭觉主要负责维持身体平衡、空间定向和头部运动时的姿势调整;本体觉则让我们感知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当这些感觉系统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时,孩子就能轻松地适应周围环境,做出恰当的行为反应。
然而,当感觉统合出现问题,也就是感统失调时,孩子的身体和大脑之间的信息传递就会出现“交通堵塞”。感统失调并非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疾病,而是儿童大脑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轻微障碍,但它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表现出多种症状,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动作笨拙、语言发育迟缓、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孩子当前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二、感统失调的表现及影响
在学习方面,感统失调的孩子常常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干扰,上课时坐不住,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在阅读和书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跳行、漏字、写字颠倒等问题,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这使得孩子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挫败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感统失调的孩子动作协调性较差。他们可能走路容易摔跤,跑步姿势不自然,上下楼梯时小心翼翼,不敢快速移动。穿衣、系鞋带、使用筷子等精细动作对他们来说也较为困难,自理能力发展相对滞后。此外,感统失调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社交能力。他们可能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哭闹,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同伴交往时,由于缺乏正确的社交技巧和身体协调能力,可能无法很好地参与游戏和活动,容易被同伴孤立,进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长期的感统失调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与他人的差异而感到孤独、无助,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及时发现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三、家庭感统训练游戏:改善感统失调的有效方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在孩子的感统训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简单有趣的家庭感统训练游戏,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改善感统失调的状况,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家庭感统训练游戏:
(一)触觉训练游戏
1.触觉刷按摩:准备一把专门的触觉刷,在孩子洗澡后或睡前,用触觉刷轻轻刷孩子的手臂、腿部、背部、腹部等部位。从近端向远端、从外侧向内侧有节奏地刷动,每个部位刷10-15次。刷的力度要适中,以孩子能够接受为宜。触觉刷按摩可以刺激孩子的触觉神经,增强孩子对触觉的感知能力,改善触觉敏感或迟钝的问题。
2.玩沙玩水:为孩子准备一个沙池或水盆,让孩子尽情地玩耍。孩子可以用手挖沙、堆沙堡、捏沙球,感受沙子的质地和流动性;在水中可以玩水、拍水、捞玩具,体验水的温度和触感。玩沙玩水的过程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触觉体验,还能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二)前庭觉训练游戏
1.旋转游戏:让孩子坐在旋转椅上,家长轻轻推动椅子,让孩子进行旋转。旋转的速度和圈数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加,一般每次旋转5-10圈,休息片刻后再进行下一组,每次训练进行3-5组。旋转游戏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觉系统,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但要注意,在孩子旋转后,要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反应,如头晕、呕吐等,如有不适需立即停止。
2.翻滚游戏:在干净、柔软的垫子上,让孩子进行翻滚练习。可以先让孩子练习侧滚翻,然后逐渐尝试前滚翻和后滚翻。翻滚过程中,孩子的身体会感受到不同方向的重力变化和空间位置变化,有助于锻炼前庭觉功能和身体的协调性。每次训练让孩子进行5-8次翻滚,每天进行2-3组。
(三)本体觉训练游戏
1.跳羊角球:给孩子准备一个羊角球,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握住球上的两个角,双脚离地,利用腿部力量带动身体上下跳动。可以设定一定的目标,如连续跳20次为一组,每次训练进行3-4组。跳羊角球能有效锻炼孩子的腿部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和本体觉感知能力。
2.搬运游戏:准备一些较轻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小纸箱等。让孩子用不同的方式搬运这些物品,如双手抱、单手提、头顶等。在搬运过程中,孩子需要调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从而增强本体觉功能。可以设置不同的路线和障碍,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四)综合感统训练游戏
1.障碍爬行:在房间内用靠垫、纸箱、绳子等物品设置一个障碍通道。让孩子从起点开始,以爬行的方式穿过障碍通道,过程中可以要求孩子躲避障碍物、绕过物品等。障碍爬行游戏可以综合锻炼孩子的触觉、前庭觉、本体觉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每次训练让孩子进行2-3次爬行,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障碍的难度。
2.投篮游戏:在墙上固定一个小型篮筐,让孩子站在一定距离外,用小球进行投篮练习。可以逐渐调整孩子与篮筐的距离,增加投篮的难度。投篮游戏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臂肌肉力量,还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目标感,同时涉及视觉和本体觉的综合运用。
四、家庭感统训练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家庭感统训练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感统训练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和感统失调的程度,逐步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以免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训练的兴趣。
2.保证训练的趣味性:孩子通常对游戏充满兴趣,家长要将训练融入到有趣的游戏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训练。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不断变换游戏的形式和内容,保持孩子的新鲜感和积极性。
3.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在孩子完成训练任务或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拥抱、亲吻、语言赞美等,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要及时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孩子不断改进。
4.注意安全:在进行感统训练时,要确保训练环境的安全,避免孩子受伤。例如,在进行旋转、翻滚等游戏时,要选择柔软的地面,周围不要有尖锐的物品;使用器械时要检查器械是否牢固、安全。
5.持之以恒:感统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家长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并督促孩子每天进行训练。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0-60分钟的感统训练为宜。
感觉统合能力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感统失调虽然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困扰,但通过科学的家庭感统训练游戏,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有效改善感统失调的状况。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感统训练中来,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提升感觉统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陈瑞格 河南省儿童医院 康复中心一病区 中级康复治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