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体检普及和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后,看到“结节”二字便心生焦虑,甚至联想到“癌变”“手术”等关键词。事实上,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通过科学检查与合理管理,完全无需过度恐慌。
一、甲状腺结节:高检出率≠高风险
甲状腺是位于颈部前方的蝴蝶形腺体,负责分泌调节新陈代谢的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组织局部异常增生时,可能形成结节。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普通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达20%-76%,其中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3倍,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尽管检出率高,但绝大多数结节(约95%)为良性,仅5%左右可能存在恶性风险。
甲状腺结节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如辐射暴露)、碘摄入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等因素相关。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颈部不适就医时发现。少数情况下,结节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因功能异常引发甲亢(心悸、多汗)或甲减(乏力、怕冷)等症状。
二、甲状腺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诊断的首选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高频声波穿透人体组织,反射后形成图像,从而直观显示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与CT、MRI等影像学手段相比,超声检查具有以下优势:
无创无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对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安全;
实时动态:可多角度观察结节特征,评估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高性价比:费用低廉,可重复性强,便于长期随访;
功能全面:除形态学评估外,还可通过弹性成像、超声造影等技术辅助诊断。
三、超声报告解读:关键指标看这里
一份完整的甲状腺超声报告通常包含结节的描述与分类。患者需重点关注以下指标:
结节数量与位置:单发或多发结节的恶性风险无显著差异,但需记录结节在甲状腺左叶、右叶或峡部的具体位置;
形态: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的结节良性可能性大;
回声特征:
无回声:多为囊性结节(如囊肿),恶性风险极低;
低回声/等回声:需结合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极低回声:需警惕恶性可能;
钙化类型:
微小钙化(针尖样、点状):恶性结节常见特征之一;
粗大钙化或环形钙化:良性可能性较高;
血流信号: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内部血流丰富,而良性结节多无血流或周边少量血流;
纵横比:若结节的垂直高度大于水平宽度(纵横比>1),需警惕恶性可能;
C-TIRADS分类:多数超声报告会采用C-TIRADS分类,共分为1-6类,其中3类及以下多为良性,4类需进一步评估,5类以上高度怀疑恶性。
四、科学随访
对于良性结节或低风险结节,定期随访是关键。随访期间需注意:
超声复查频率:
良性结节:每年1次;
可疑恶性结节:3-6个月复查一次,观察结节大小、形态变化;
甲状腺功能检测:
合并甲亢或甲减时需药物治疗;
单纯结节且甲状腺功能正常者无需用药;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碘摄入平衡(正常饮食即可,无需刻意补碘或限碘);
避免辐射暴露,尤其是颈部X线检查;
规律作息,减少压力,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健康。
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虽高,但通过科学的超声检查与分级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实现精准诊断与合理随访。面对体检报告中的“结节”二字,无需过度焦虑,更不应盲目治疗。
(兰坤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