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药品怎样储存才不会变质?不同药品有哪些保存技巧?

2024-07-25 12:2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药品变质可影响疗效与安全,科学储存需依据药物特性分类管理。本文从变质诱因、保存规范、家庭管理及误区纠正四方面,系统阐述药品储存的专业要点,为家庭药箱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一、药品变质的关键诱因与识别方法

1. 主要影响因素

药品变质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和微生物污染影响。高温加速药物化学反应,低温可能破坏生物制剂活性;湿度高易导致片剂受潮、胶囊粘连;光照可引发药物氧化分解;微生物污染则可能导致液体制剂变质。

2. 变质识别“四步法”

(1)看外观:观察片剂是否有斑点、裂片,胶囊是否粘连变形,丸剂是否虫蛀、霉变。

(2)察颜色:检查液体药剂是否出现沉淀、分层或色泽改变,如糖浆变浑浊、注射液颜色异常。

(3)闻气味:固体制剂若产生酸败、霉味,液体制剂出现腐臭等异味,可能已变质。

(4)触性状:软膏剂若油水分离、结块,栓剂软化变形或表面渗出油状物,需警惕变质。

二、药品分类保存技术规范

1. 按温湿度要求分类

(1)常温保存(10-30℃):适用于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外用乳膏,需存放于阴凉干燥处,远离潮湿环境。

(2)阴凉保存(≤20℃):适用于部分抗生素、生物制品、栓剂,建议存放于卧室抽屉等避光区域。

(3)冷藏保存(2-8℃):适用于胰岛素、疫苗、酶类药物等,需放置冰箱冷藏室中层,禁止冷冻,携带外出时用保温袋+冰盒。

(4)避光保存:适用于硝酸甘油、维生素类等,需使用原包装或棕色瓶储存,避免阳光直射。

三、特殊剂型保存要点

1. 液体制剂

(1)糖浆剂:开封后室温保存不超过1个月,使用前摇匀,用专用量具取药,避免污染瓶口。

(2)眼用制剂:开封后使用不超过4周,滴药时避免瓶口接触眼部,混悬型滴眼液用前需摇匀。

2. 气体/半固体制剂

(1)气雾剂:避免高温和撞击,存放温度≤30℃,定期检查阀门功能,不可拆解罐体。

(2)中药饮片/丸剂:密封罐储存,加入驱虫剂防蛀,蜜丸剂梅雨季节可冷藏,出现霉变立即丢弃。

3. 生物制剂

(1)胰岛素:未开封冷藏保存,开封后室温保存28天,不同剂型需注意混匀要求,禁止冷冻。

(2)疫苗/干扰素:严格遵循冷链储存,家庭存放需单独分区,避免与食物混放。

四、家庭药品管理体系构建

1. 空间规划原则

(1)分区管理:内服与外用药、成人与儿童药、急救药分开存放,儿童药置于高处上锁。

(2)环境控制:使用防潮避光药箱,禁止存放于浴室、阳台、汽车后备箱等环境。

2. 有效期动态管理

(1)三色预警法:按有效期长短标记绿色、黄色、红色标签,定期轮换使用,重点标记拆封药品日期。

(2)电子台账:使用手机APP录入药品信息,设置到期提醒,便于及时清理过期药品。

3. 安全处置规范

(1)过期药品:破坏药品形态后投入有害垃圾桶,或送至社区药品回收点规范处理。

(2)废弃包装:撕掉药品标签后丢弃,避免空药瓶被误用。

4. 常见误区纠正

(1)并非所有药品都适合冷藏:含明胶的胶囊冷藏易吸潮,常温干燥保存更适宜,益生菌制剂除外。

(2)中药有保质期:中药饮片、丸剂均有有效期,出现虫蛀、霉变需立即丢弃。

(3)保健品需特殊保存:鱼油、维生素E等需避光防潮,高温易导致酸败。

五、专业建议与应急处理

1. 特殊场景应对

(1)旅行携带:胰岛素笔随身携带,用保温袋维持低温;急救药品用原包装,避免金属接触。

(2)停电应急:冷藏药品转移至保温箱+冰袋,每4小时更换,记录温湿度,超温及时处理。

2. 药师咨询要点

购买新药时主动询问储存条件,复杂制剂建立储存档案,老年人家庭可配备语音提醒药箱,定期寻求药师专业指导。

结语

药品储存需精准匹配环境需求,家庭管理应遵循分类分区、动态监控、安全处置原则。建议每季度清查药箱,结合季节调整储存策略,确保药品疗效与安全。通过科学管理,可延长药品有效周期,保障紧急情况下用药可靠,全方位守护家庭用药安全。

(韩佳丽 上蔡县人民医院 药学部 主管药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