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白肺不是 “终局”:重症医学科如何逆转新冠肺炎危重症

2024-06-04 15:4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新冠疫情期间,“白肺” 一词频繁进入大众视野,引发诸多恐慌。许多人将白肺视为新冠肺炎危重症的 “终局”,但实际上,现代医学尤其是重症医学科在逆转新冠肺炎危重症导致的白肺方面,有着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

白肺并非一种独立疾病,而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口语化描述。正常情况下,肺部由肺泡组成,肺泡内充满空气,在进行胸部 CT 或 X 线检查时,射线穿过肺泡,肺组织呈现黑色。但当肺部出现严重炎症,如新冠肺炎重症阶段,肺泡内会充斥着渗出液、炎性细胞等,这些物质影响射线穿透,使得肺部在影像上呈现大面积白色区域。一般当白色影像区域面积达到 70%-80% 时,临床上就口语化称为白肺 。它意味着肺泡通气和换气功能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缺氧、呼吸困难等症状,具体表现为呼吸增快、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发绀,常伴有烦躁、焦虑、出汗等 。

当新冠肺炎患者发展为白肺,重症医学科会迅速采取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首先是呼吸支持,这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轻症患者,会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但当病情较重,患者呼吸窘迫、低氧血症难以改善时,无创机械通气便会登场。无创通气通过面罩或鼻罩将正压气体送入患者呼吸道,帮助患者呼吸,减少呼吸做功。若无创通气效果不佳,就需进一步采取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呼吸机与患者气道相连,精准调节呼吸参数,保障患者的气体交换。而对于极危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成为最后的 “救命稻草”。ECMO 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肺功能,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氧合器氧合后再输回体内,让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治疗争取时间 。

控制炎症反应也是治疗白肺的重要方面。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产生 “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肺部炎症反应失控。此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药物干预。抗病毒药物可抑制新冠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对肺部的进一步损伤;糖皮质激素能够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渗出,但使用时机和剂量需严格把控;还有一些抗炎药物也可针对性地抑制炎症介质,调节免疫反应 。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同样不容忽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除新冠病毒外,细菌、真菌等病原体也可能趁虚而入,此时需根据病原体类型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同时,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预防心脏损伤、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及时给予改善循环、保护心脏的药物治疗。对于可能出现的肾功能损伤,要积极寻找病因,必要时采取肾替代治疗 。

心理支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不可或缺。重症患者长时间处于陌生且充满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室,身体的极度不适加上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压力巨大。医护人员会与患者积极沟通,给予安慰和鼓励,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介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身体恢复能力 。

许多成功案例表明,白肺并非 “终局”。曾有一位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感染新冠后迅速进展为白肺,出现呼吸衰竭。收治入院后,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即为其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并根据炎症指标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同时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日夜精心照料和治疗,患者的肺部炎症逐渐吸收,呼吸功能改善,最终成功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

面对新冠肺炎危重症导致的白肺,重症医学科凭借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科学的治疗方案,有能力与病魔展开殊死搏斗,逆转危局,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杨新娟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