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ICU里的“隐形杀手”:警惕感染并发症的防治关键

2025-01-20 13:0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引言

ICU作为医院中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且常需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这使得感染并发症成为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感染并发症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深入了解ICU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危害及防治关键,对于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ICU内常见感染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

呼吸机相关肺炎是ICU患者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由于机械通气过程中气道被侵入性设备打开,细菌可通过呼吸机管道进入肺部,导致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呼吸机相关肺炎会显著延长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二)血流感染

血流感染通常是由于中央静脉导管等侵入性操作引发的。细菌通过导管进入血液,进而引发全身性感染。患者表现为发热、寒战、血压下降,甚至出现休克等危重症状。血流感染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患者生命。

(三)尿路感染

长时间使用导尿管是导致ICU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细菌可通过导尿管逆行进入膀胱,导致膀胱炎甚至肾盂肾炎。患者通常表现为发热、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尿路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

(四)胃肠道感染

ICU患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或接受肠内营养,容易引发胃肠道感染,如艰难梭菌感染。其症状包括腹泻、腹痛、发热,严重时可导致中毒性巨结肠。胃肠道感染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和身体恢复,增加治疗难度。

三、ICU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一)侵入性操作

ICU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各类侵入性治疗,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导尿管留置等。这些操作虽然是抢救生命的必要手段,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感染的风险。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成为细菌进入血液的通道,导尿管留置则易引发尿路感染。每一项治疗措施都可能带来不同类型的感染风险,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因医疗操作带来的感染机会。

(二)免疫力低下

ICU内的患者通常因多种严重疾病或手术后处于危急状态,身体的免疫防线往往处于削弱状态。免疫系统的低下使得患者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及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而且,ICU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镇痛药等药物,这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三)环境因素

ICU作为一个高危区域,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常见的细菌、病毒,还有可能出现抗药性强的超级细菌。ICU中的设备较多,病床、呼吸机、输液管等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环境中的空气、人员的接触、医疗操作等环节都可能成为感染的途径。环境因素和病原微生物的多样性使得ICU感染防控变得尤为复杂。

四、ICU内感染并发症的防治关键

(一)严格无菌操作

在ICU的各项医疗操作中,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并发症的基础。医护人员在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导尿管留置等侵入性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械的无菌状态。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如更换敷料、进行口腔护理等,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机会。

(二)加强手卫生管理

手卫生是预防ICU感染最为基础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在每次接触患者、操作医疗器械或环境表面后,都需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确保双手干净无污染。医院应该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如洗手液、手消毒液等,方便医护人员随时进行手卫生。研究表明,手卫生管理的到位能显著降低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ICU内的手卫生管理应该成为感染控制的核心内容。

(三)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滥用是导致ICU内抗药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ICU中,由于患者的免疫力较弱,抗生素常被广泛使用来预防和治疗感染。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会促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导致难治性感染的出现。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精准治疗,是减少ICU感染的重要措施。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四)优化侵入性操作管理

对于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应优化管理措施。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如非必要不进行导尿管留置。在必须进行侵入性操作时,要严格掌握操作指征,规范操作流程。例如,在中心静脉导管插入时,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采用最大化无菌屏障,减少感染风险。同时,要定期评估侵入性设备的留置必要性,尽早拔除不必要的导管,降低感染发生率。

(五)加强环境管理

ICU环境的消毒与管理直接影响到感染的传播速度和范围。ICU内的所有医疗器械、设备、病床及环境表面都需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洁。尤其是频繁接触患者的物品,如呼吸机、监护设备、输液管等,必须做到每次使用前后都进行彻底消毒。ICU的空气质量也需要特别关注,定期进行空气消毒,确保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处于可控范围内。环境管理还包括合理安排ICU内的病人分区,避免不同病情的患者交叉感染。

(六)提高患者免疫力

针对ICU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特点,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早期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身体恢复。同时,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五、总结

 ICU内感染并发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其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常见感染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防治ICU内感染并发症,必须采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卫生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优化侵入性操作管理、加强环境管理、提高患者免疫力等一系列综合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降低ICU内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的条件。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ICU内感染并发症的防治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防控意识和技能水平,共同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卢娅利 鹤壁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