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骨折的‘温柔疗法’:弹性髓内钉与中医‘手法复位’的黄金搭档

2024-11-05 17: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但这份活泼有时也伴随着意外风险,骨折便是其中之一。面对儿童骨折,治疗不仅需要快速有效,更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尽量减少对孩子未来成长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弹性髓内钉技术与中医“手法复位”作为两种各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儿童骨折治疗中的“温柔疗法”,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守护着孩子们的骨骼健康。

弹性髓内钉:微创技术的儿童专属

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 ESIN)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便以其微创、稳定、促进骨折愈合的特点,在儿童四肢长骨骨折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项技术特别适用于3-14岁儿童的长骨干骺端骨折,如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因其能够利用儿童骨骼的生理弹性和髓腔特点,实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弹性髓内钉的设计原理巧妙,它利用钛合金材料的弹性记忆特性,通过皮肤小切口插入髓腔,随着钉子的推进,其在髓腔内自然弯曲,贴合骨骼形态,从而达到稳定骨折断端的目的。相比传统钢板螺钉固定,弹性髓内钉无需剥离骨膜,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同时也避免了因内固定物过大而影响骨骼生长发育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弹性髓内钉术后取出相对简单,通常在骨折愈合后通过小切口即可轻松取出,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大创伤,对儿童的心理和身体都是一种温柔的呵护。

中医手法复位:传统智慧的现代应用

中医“手法复位”作为传统骨伤科治疗手段,历经千年传承,其在儿童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同样不可或缺。手法复位强调“动静结合、筋骨并重”,通过医生的巧手操作,使骨折断端在无创或微创的条件下达到解剖复位或功能复位,既保护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又促进了骨折的自然愈合过程。

对于儿童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尺桡骨骨折等,中医手法复位往往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医生通过触摸感知骨折的具体位置,运用拔伸、旋转、端提、挤按等手法,巧妙地将错位的骨骼复位,随后配合小夹板固定,既保持了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又允许一定的微动,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手法复位不仅减少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疼痛,还避免了内固定物对骨骼生长的潜在影响,更符合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同时,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在治疗过程中还注重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体质。

黄金搭档,共筑健康防线

在儿童骨折的治疗中,弹性髓内钉与中医手法复位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充,形成了独特的“温柔疗法”。对于某些复杂或特殊类型的骨折,如严重移位的长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能够提供稳定的内固定,为后续的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而手法复位则更多应用于简单骨折或需避免手术干预的情况,通过无创或微创的方式实现骨折复位,保护了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骨折类型、部位、移位程度以及孩子的年龄、体质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有时,两者结合使用,如在手法复位后,利用弹性髓内钉进行辅助固定,既能确保骨折部位的稳定,又能减少手术创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无论是弹性髓内钉还是手法复位,治疗后的康复锻炼同样重要。通过专业的康复指导,帮助孩子逐步恢复关节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骨骼的完全康复,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回归正常生活。

总之,弹性髓内钉与中医手法复位作为儿童骨折治疗的“温柔疗法”,不仅体现了现代医学的微创理念,也传承了中医骨伤科的智慧精髓。它们的结合应用,为儿童骨折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人性化的治疗方案,共同构筑起守护儿童骨骼健康的坚强防线。

(肖银普 鹤壁市中医院 显微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