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里,脑出血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与年轻人关系不大。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近年来,年轻人患脑出血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一原本被认为“遥远”的疾病,正悄然威胁着年轻人的健康。当年轻人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时,很可能就是脑出血发出的危险信号,而掌握正确的急救动作,或许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脑出血:并非老年人“专利”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 20% - 30%,急性期病死率为 30% - 40%。传统观念中,老年人由于血管老化、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影响,更容易发生脑出血。但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年轻人患脑出血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
不良生活习惯是“元凶”
现代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熬夜、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屡见不鲜。长期熬夜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血压波动增大,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弹性降低,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旦斑块破裂,就可能引发脑出血;高盐高脂饮食会导致血压、血脂升高,加重血管负担;缺乏运动则会使身体代谢减缓,血液黏稠度增加,也增加了脑出血的发生几率。
基础疾病年轻化
过去被认为是中老年人才会患上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如今在年轻人中也愈发常见。这些疾病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随时可能引发脑出血等严重后果。比如,高血压会使血管壁承受较大压力,长期如此,血管壁容易受损,薄弱处就可能破裂出血。
年轻人脑出血的常见症状
当年轻人出现脑出血时,身体会发出一系列警报信号,其中头痛和呕吐是较为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症状。
突发剧烈头痛
脑出血引发的头痛往往非常剧烈,呈爆裂样或炸裂样,与普通头痛有明显区别。这种头痛通常没有明显诱因,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高峰,让患者难以忍受。这是因为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积聚,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和神经,从而引发剧烈头痛。而且,头痛可能会随着出血量的增加和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加剧。
频繁呕吐
呕吐也是脑出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颅内压升高,会刺激呕吐中枢,导致患者出现频繁呕吐。这种呕吐往往与进食无关,且可能伴有恶心感。频繁呕吐不仅会使患者身体更加虚弱,还可能导致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进一步加重病情。
除了头痛和呕吐,脑出血还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高度警惕,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送医治疗。
3个救命动作
当年轻人突然出现头痛、呕吐等疑似脑出血症状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掌握以下 3 个动作,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平躺,将头部偏向一侧,这样可以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导致窒息。如果患者口腔内有呕吐物或异物,要及时清理干净。可以用手指轻轻抠出患者口腔内的明显异物,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损伤口腔黏膜。同时,解开患者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顺畅。这是因为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无法自主控制吞咽和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维持生命体征的关键。
避免随意搬动患者
在发现患者疑似脑出血后,千万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因为搬动过程中可能会使脑出血情况加重,导致出血量增加,进一步损害脑组织。比如,不恰当的搬动可能使脑内血管受到牵拉或挤压,引发二次出血。此时,应让患者安静地躺在原地,等待专业急救人员的到来。如果必须移动患者,要尽量保持患者头部、颈部和身体在一条直线上,多人协作平稳移动,减少对头部的震动。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观察呼吸时,注意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的表现;触摸脉搏,感受脉搏的强弱、快慢,判断心跳是否正常;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看其是否清醒,能否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如呼唤患者名字,观察其有无回应。将这些情况详细告知急救人员,有助于他们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预防脑出血,从生活点滴做起
为了避免脑出血这一可怕的疾病找上年轻人,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预防。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减少高盐、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保护血管健康。增加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燕麦、鱼肉、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同时,要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维持健康的体重。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脑出血的风险。此外,还可以结合一些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增强身体肌肉力量,提高身体代谢水平。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身体损伤。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保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规律的作息有助于维持身体内分泌系统的稳定,降低血压波动。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可能性。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年轻人,更要增加体检频率,密切关注身体状况。
控制情绪
学会合理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中。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听音乐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平和的心态。
脑出血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了解脑出血的症状,掌握正确的急救动作,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是保护自己和身边人健康的重要举措。当意外发生时,冷静应对,用科学的方法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为生命撑起一把坚实的保护伞。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身健康,远离脑出血的威胁。
(王光辉 鄢陵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