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 10 个成年人中就有 1 位糖尿病患者,还有更多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这一数据令人触目惊心。面对这一 “甜蜜的负担”,很多人将目光聚焦于药物治疗,却忽视了一种天然且有效的 “良药”—— 运动。迈开腿,动起来,能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新的曙光。
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血糖则是维持机器运转的 “燃料”。正常情况下,摄入的食物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胰岛素作为 “搬运工”,将葡萄糖运送到细胞内转化为能量。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或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从而使血糖升高。运动对调节血糖的作用,正是基于对这一过程的积极干预。
运动时,肌肉会大量收缩,即使没有胰岛素的帮助,肌肉细胞也能通过特定的转运蛋白,将血液中的葡萄糖摄取并利用,转化为能量支持肌肉活动。这种非胰岛素依赖的葡萄糖摄取机制,能直接降低血糖水平。而且,运动还能增加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让 “搬运工” 工作更高效,使细胞更容易接受葡萄糖,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同时,运动还能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提高基础代谢率,使身体在休息时也能消耗更多能量,有助于长期稳定血糖。
不同类型的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各有 “绝活”。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是糖尿病患者的基础选择。这类运动能持续提高心率,增强心肺功能,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氧气。以快走为例,每次持续 30 分钟以上,每周坚持 5 次,就能显著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有氧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反映 2 - 3 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可降低 0.5% - 1.0%,这意味着血糖控制得到了明显改善。
力量训练同样不可或缺。通过举哑铃、使用弹力带、做俯卧撑等方式锻炼肌肉,不仅能增加肌肉量,还能提高基础代谢率。肌肉量的增加就像身体内的 “葡萄糖仓库” 变大了,能储存更多葡萄糖,从而帮助稳定血糖。而且,力量训练后,身体的能量消耗会持续增加,即使在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在消耗热量、调节血糖。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 2 - 3 次力量训练,每次针对不同的肌肉群进行练习。
除了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柔韧性和平衡性训练也不容忽视。瑜伽、太极等运动能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降低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视力下降等原因导致跌倒的风险。同时,这些运动还能帮助患者放松身心,缓解因患病产生的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而情绪稳定对血糖控制也有着积极影响。
当然,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需要讲究科学方法。运动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糖、血压、心脏功能等,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也很关键,餐后 1 - 2 小时是比较理想的运动时段,此时血糖升高,运动能更好地发挥降糖作用,且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以防低血糖。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强度,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运动对糖尿病治疗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它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升身体柔韧性和平衡能力,同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迈开腿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而是必须融入日常生活的健康习惯。从现在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相信在运动的助力下,一定能更好地管理血糖,拥抱健康生活。
(张亚帅 濮阳广慈医院 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