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BI-RADS(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分类系统是一种标准化的乳腺影像报告体系,旨在帮助医生对乳腺病变进行评估、分类,并为患者提供关于其乳腺健康状况的清晰、统一的信息。该系统根据乳腺超声图像的特定特征和临床表现,将乳腺病变分为不同的类别,从良性病变到可疑恶性病变,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乳腺超声BI-RADS分类,特别是从囊肿到癌变的“风险信号”,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分类系统及其意义。
一、BI-RADS分类系统概述
BI-RADS分类系统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制定,广泛应用于乳腺X线摄影、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等多种影像检查中。该系统将乳腺病变分为0-6类,每一类别都对应着不同的处理建议和风险水平。
0类: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或评估,如结合其他模态的影像学检查或短期随访。
1类:阴性,未发现异常。
2类:良性病变,无需特殊处理,建议定期随访。
3类:可能良性病变,恶性风险小于2%,建议短期随访或进一步检查。
4类:可疑恶性病变,根据恶性风险进一步细分为4A(低度可疑,需要活检,恶性风险2%-10%)、4B(中度可疑,需要活检,恶性风险10%-50%)和4C(高度可疑,需要活检,恶性风险50%-95%)。
5类: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恶性风险≥95%,应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措施。
6类:已知恶性病变,已行活检证实为恶性。
二、从囊肿到癌变的“风险信号”
在BI-RADS分类系统中,乳腺囊肿通常被归类为2类或3类,表示良性或可能良性病变。然而,即使是良性病变,也需要定期随访以监测其变化,因为某些病变可能会随时间发展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乳腺囊肿
乳腺囊肿是乳腺内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在超声图像上,囊肿呈现为边界清晰、内部无回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大多数囊肿是良性的,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建议定期超声随访以监测其大小变化。如果囊肿增大或出现其他症状(如疼痛、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或治疗。
从良性到可疑恶性的转变
虽然大多数乳腺病变保持良性,但某些病变可能会表现出恶性转化的迹象。在BI-RADS分类系统中,这些变化通常通过超声图像的特定特征来识别,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微钙化、血流信号增加等。
形态不规则:病变形状不再是圆形或椭圆形,而是呈现不规则或多角形。
边界模糊:病变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界限不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病变内部回声强度不一致,出现高回声或低回声区域。
钙化:病灶内出现微钙化。
血流信号增加:病变内部或周围出现丰富的血流信号,提示血管生成增加。
当这些特征出现时,病变可能被归类为BI-RADS 4类或以上,表示存在可疑恶性病变的风险。此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乳腺MRI)、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以明确诊断。
癌变的风险信号
BI-RADS 5类病变高度提示恶性病变,需要立即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以确认诊断。在超声图像上,这些病变通常表现出多个恶性特征,如形态极度不规则、边界完全消失、内部回声极不均一、微钙化、血流信号非常丰富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病变被归类为BI-RADS 5类,也并非所有病例都是恶性,但活检对于确诊至关重要。
三、结论
乳腺超声BI-RADS分类系统为乳腺病变的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框架,有助于医生识别从良性到可疑恶性的转变,并为患者提供关于其乳腺健康状况的明确信息。虽然大多数乳腺病变保持良性,但定期随访和及时识别恶性转化的迹象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乳腺癌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所有女性定期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随访和进一步检查。通过综合运用BI-RADS分类系统和临床判断,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乳腺健康,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卢利军 汤阴县人民医院 超声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