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动脉栓塞如何“破局”?介入手术有妙招

2025-05-21 09:3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肺动脉栓塞:血管里的“交通大瘫痪”

想象一下,你的肺是一座繁忙的“城市”,肺动脉就是城市里四通八达的“主干道”,血液则是川流不息的“车流”。突然有一天,一块巨大的“石头”(血栓)堵住了主干道,整个城市瞬间陷入瘫痪——这就是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患者会突然胸痛、呼吸困难,像被人掐住了脖子,严重时甚至短短几分钟就会休克!别慌,今天就带大家走进介入手术室,看看医生如何用“黑科技”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血管清障行动”!

二、肺栓塞的“作案现场”:血栓从哪里来?

(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巢”

70%的肺栓塞血栓都来自下肢深静脉!久坐不动(如长途飞行)、长期卧床、怀孕、肥胖,都会让下肢静脉血流变慢,血液像“死水”一样凝固成块。这些血栓就像潜伏的“刺客”,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管“漂流”到肺动脉,瞬间引发危机。

(二)术后与外伤:危险的“并发症”

大手术后、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这时下肢静脉更容易“罢工”,形成血栓。就像汽车长时间不开,零件容易生锈一样,血液停滞也会“变质”。更可怕的是,这些血栓可能悄无声息地“偷渡”到肺部,打身体一个措手不及!

(三)隐形杀手:易栓症

有些人天生携带“易栓体质”,比如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抗磷脂综合征患者。他们的血液像“超粘胶水”,比普通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堪称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三、介入手术:打破僵局的“终极武器”

(一)术前准备:像组装“太空舱”一样严谨

走进介入手术室,仿佛穿越到了科幻电影现场:

l -设备齐全:血管造影机(DSA)、导丝、导管、溶栓药物、取栓装置……每一件工具都像精密的“太空仪器”,准备大显身手。

l -患者“变身”:患者躺在手术台上,身上贴着电极片监测心跳,医生为其消毒、铺巾,就像给患者穿上“无菌战衣”。

l -团队就位:介入医生、护士、DSA技师、麻醉师组成“黄金战队”,通过DSA屏幕观察血管情况,制定作战计划。

(二)血管造影:给血栓“拍X光大片”

手术第一步,医生会在患者大腿根部或手腕处开一个“米粒大”的小口,将导管顺着血管“导航”到肺动脉。随后,注入造影剂——这种神奇的液体能让血管在DSA屏幕上“显形”,血栓的位置、大小、形状一目了然,就像给血管拍了一部高清纪录片!

(三)“十八般武艺”清血栓

1.溶栓治疗:让血栓“融化消失”

医生通过导管直接向血栓部位注射溶栓药物(如尿激酶),这些药物就像“化学溶解剂”,能逐渐分解血栓,让堵塞的血管恢复畅通。但溶栓有出血风险,就像拆弹一样,剂量必须精准!

2.机械碎栓:给血栓“碎尸万段”

对于顽固的大血栓,医生会用特殊的旋转装置或超声探头,将血栓“搅碎”成小块,再让身体自行吸收。这招就像用“碎纸机”处理文件,效率超高!

3.血栓抽吸:像“吸尘器”一样清除

遇到大块血栓,医生会用带有负压的导管,直接把血栓“吸”出来!想象一下,用强力吸尘器清理堵塞的下水道,瞬间恢复血管通畅。

4.滤器植入:给血栓“设关卡”

对于高风险患者(如下肢静脉血栓反复脱落),医生会在下肢静脉植入滤器。这个像小伞一样的装置能拦住脱落的血栓,防止它们“偷渡”到肺部,堪称血管里的“护城河”!

四、介入手术现场:与死神赛跑的“惊心动魄”

1.精准操作:毫米级的“血管芭蕾”

导丝在血管里穿梭,导管随着血管弯曲转向,医生的手必须稳如泰山。稍有偏差,就可能刺破血管,引发大出血!这堪比在血管里跳芭蕾,每一个动作都要分毫不差。

2.紧急时刻: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

遇到危重患者,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血压骤降,团队立刻启动“急救模式”:加快溶栓药物注射、调整滤器位置、准备心肺复苏……所有人屏住呼吸,与死神争夺每一秒。

3.成功时刻:血管再通的“欢呼时刻”

当DSA屏幕显示血栓消失,血流恢复通畅,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患者的呼吸逐渐平稳,血氧回升——这场血管清障战,打赢了!

五、术后护理:从“战场”到康复的“守护之路”

1.严密监测:24小时的“生命守护”

术后患者被送入监护室,护士每1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心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就像给患者配备了“贴身保镖”,不放过任何异常信号。

2.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卷土重来”

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这些药物就像“血管保镖”,防止新的血栓形成。但用药剂量必须严格把控,剂量小了没效果,剂量大了会出血,堪比走钢丝!

3.康复指导:远离肺栓塞的“生存指南”

l -动起来:避免久坐,每小时起身活动;长途飞行时穿弹力袜,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l -控体重:肥胖是血栓的“帮凶”,减肥能降低肺栓塞风险。

l -早发现:下肢肿胀、疼痛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前兆,及时就医!

七、结语:每一次“破局”,都是生命的奇迹

肺动脉栓塞来势汹汹,但在介入手术的“魔法”下,无数患者重获新生。从血管造影的精准定位,到清血栓的“十八般武艺”,再到术后的精心护理,介入手术室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学的智慧与生命的希望。记住:了解肺栓塞,重视预防,关键时刻相信医生——这就是打破僵局的最佳“破局之道”!

(任伟 河南省人民医院 医学影像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