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管“堵堵车”别慌!介入治疗有妙招

2023-06-09 14:4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人体的“交通网络”里,血管每天风风火火地运送氧气和营养,堪称身体的“快递员”。但要是血管突然“堵车”,那可不得了!不过别慌,放射介入科的介入治疗就是专治血管“拥堵”的“交通警察”,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它是怎么让血管“一路畅通”的!

一、血管“堵车”现场:危险正在靠近

血管“堵车”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发生,身体立马“拉响警报”。想象一下,胆固醇、脂肪、斑块这些“路障”在血管里越堆越多,原本宽敞的血管通道变得越来越窄,血液流动就像被踩了刹车,越来越慢。更糟糕的是,这些“路障”还可能脱落,随着血液流到其他地方,直接把血管堵得严严实实,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分分钟威胁生命。

血管“堵车”前期,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比如手脚经常发麻、发凉,就像被冻僵了一样;胸口时不时闷痛,喘不过气;头晕眼花,眼前发黑……这些都是血管在“喊救命”,要是不重视,“堵车”越来越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二、介入治疗:专治血管“拥堵”的“黑科技”

当血管“堵成一锅粥”,传统治疗方法就像“大拆大建”,创伤大、恢复慢。而放射介入科的介入治疗,堪称“黑科技”,不用大动干戈,从体外就能精准解决血管“堵车”问题,创伤小、恢复快,效果立竿见影!

(一)术前准备:摸清“路况”再行动

介入治疗前,医生得先给血管来一次“全面体检”,摸清“路况”。通过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检查,就像给血管拍“高清写真”,哪里堵塞、堵塞多严重,看得一清二楚。同时,医生还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评估手术风险,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患者也要做好准备,比如术前禁食禁水,调整好身体状态,就等着“交通警察”上场指挥啦!

(二)手术过程:血管里的“排堵大作战”

1.找到“入口”:手术开始,医生会在患者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者手腕处的桡动脉,用穿刺针轻轻扎一个小口子,这就是介入治疗的“秘密通道”。别看口子小,所有的“排堵工具”都得从这儿进入血管。

2.导管“探路”:穿刺成功后,一根细细的导管顺着小口子进入血管,它就像“侦察兵”,在血管里“东瞅瞅西看看”,顺着血流一路前进,直达“堵车现场”。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借助血管造影设备,实时观察导管的位置,确保它不迷路。

3.“排堵神器”登场

l 球囊扩张术:要是血管只是轻度狭窄,球囊就派上用场了。医生把球囊通过导管送到狭窄部位,然后给球囊充气,球囊就像一个“魔法气球”,慢慢膨胀,把狭窄的血管撑开,让血液恢复畅通。这就好比把被压扁的水管重新撑圆,“堵车”问题轻松解决!

l 支架植入术:如果血管狭窄比较严重,光靠球囊扩张还不够,这时候就得请出“支架大哥”。支架就像一个金属小网管,医生把它送到血管狭窄处,然后让支架自动张开,稳稳地撑住血管,防止血管再次变窄。有了支架,血管就像装了“钢筋骨架”,再也不怕“堵车”啦!

l 血栓抽吸术:要是血管里堵的是血栓,医生会用特殊的抽吸导管,像“吸尘器”一样,把血栓一点点吸出来,让血管恢复通畅。还有的情况,医生会往血管里注射溶栓药物,让血栓慢慢溶解,达到“清路障”的目的。

整个手术过程中,医生就像一位“幕后指挥官”,通过体外的操作,让各种器械在血管里完成高难度动作,精准地排除“路障”,恢复血管的正常“交通”。

(三)术后护理:巩固“排堵”成果

手术结束,不代表万事大吉,术后护理是巩固“排堵”成果的关键。患者需要在穿刺部位加压包扎,防止出血,还要保持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一段时间,帮助伤口愈合。在恢复期间,患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比如有没有胸痛、呼吸困难、手脚麻木等不适症状。医生也会定期复查,通过检查了解血管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得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改善生活习惯,防止血管再次“堵车”。

三、介入治疗的“超能力”与“小提醒”

(一)介入治疗的“超能力”

1.创伤小:和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的创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它只需要在皮肤上扎一个小口子,对身体的损伤非常小,术后恢复快,患者不用承受开刀的巨大痛苦。

2.精准度高: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医生能像有了“透视眼”一样,清晰看到血管的情况,精准定位到堵塞部位,进行准确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3.恢复快:因为创伤小,患者术后很快就能下床活动,身体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不耽误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介入治疗的“小提醒”

虽然介入治疗有很多优势,但也不是万能的。它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手术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血管破裂、血栓脱落等。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风险正在逐渐降低。而且,只要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就能最大程度保证治疗效果,让血管重新“一路畅通”!

血管“堵车”别慌张,放射介入科的介入治疗有妙招!有了这支“交通警察”,再复杂的血管“拥堵”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为我们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李腾飞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放射介入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