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这个看似熟悉却又让很多人缺乏深入了解的状况,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无论是因意外摔倒、交通事故,还是运动损伤,骨折都可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便。了解骨折治疗从现场急救到医院救治的关键步骤,不仅能在紧急时刻更好地保护伤者,还能为后续的康复奠定良好基础。作为骨科主治医师,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全面解析这一过程。
一、骨折的初步判断
在展开救治前,准确判断是否发生骨折至关重要。一般来说,骨折发生后,受伤部位通常会出现疼痛,这种疼痛往往较为剧烈,而且随着活动或触碰会明显加剧。受伤部位还可能迅速肿胀,这是因为骨折导致周围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起局部肿胀。同时,观察受伤部位是否出现畸形也很关键,比如肢体的形状与正常状态相比有明显改变,或是出现了不正常的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关节以外部位不会随意活动,若骨折则可能出现异常活动)。另外,若受伤后听到或感觉到骨头摩擦产生的声音,即骨擦音或骨擦感,基本可以确定发生了骨折。但要注意,不要为了确认是否有骨擦音或骨擦感而故意移动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二、现场急救的关键步骤
1.确保现场安全:当发现有人疑似骨折时,首要任务是保证现场环境安全,避免伤者受到二次伤害。比如在马路上,要迅速将伤者转移到路边安全地带,防止过往车辆碰撞;若是在建筑物内,要留意周围是否有掉落的物体等危险因素。
2.简单固定: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可以有效减轻伤者的疼痛,避免骨折断端移动造成周围组织如血管、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固定材料可因地制宜,像木板、树枝、硬纸板等都能派上用场。以手臂骨折为例,如果有木板,将木板放在手臂外侧,长度要超过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也就是从手腕到肘部以上,然后用布条、绳子或绷带等将木板与手臂固定,注意固定时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但也不能过松,要保证固定效果。若没有合适的木板,也可以利用伤者自身的身体部位进行固定,如将受伤的上肢绑在胸部,下肢骨折可将伤肢与健侧肢体捆绑在一起。
3.止血:如果骨折部位伴有出血,需要及时止血。对于伤口较小的出血,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等按压在伤口上,持续施加一定压力,一般数分钟后出血可停止。要是出血较为严重,呈喷射状,可能是动脉出血,此时需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端)的动脉,以阻断血流,同时尽快寻找止血带进行止血。使用止血带时,要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衣物等,避免损伤皮肤,并且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防止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然后尽快送往医院。
4.安慰与等待: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要尽量安慰伤者,让其保持冷静,避免因过度紧张和恐惧导致身体状况恶化。同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120,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在等待过程中,密切观察伤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意识等情况。
三、医院救治流程
1.详细检查:伤者被送到医院后,医生首先会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受伤的经过、时间、受伤时的姿势等信息,这对于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接着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仔细查看受伤部位的情况,包括肿胀程度、皮肤破损情况、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此外,还会安排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如X光检查,它能清晰显示骨头的形态,帮助医生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是诊断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CT检查,CT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图像,特别是对于关节内骨折或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另外,MRI检查则在评估是否合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时发挥重要作用。
2.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骨折移位不明显、稳定性较好的骨折,通常会选择保守治疗。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和外固定。手法复位是医生通过专业的手法技巧,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位置。外固定则是使用石膏、夹板或支具等,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为骨折愈合创造条件。在保守治疗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X光,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手术治疗:当骨折移位明显、涉及关节面损伤、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或者是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等情况时,往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开皮肤,直视下将骨折断端复位,然后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部位固定牢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在骨折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例如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通过小切口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对骨折进行固定,大大减少了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手术后,患者同样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骨折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最终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在骨折早期,康复训练主要以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为主,也就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让肌肉进行收缩和舒张运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随着骨折的逐渐愈合,可逐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训练,从被动活动(由他人帮助进行关节活动)开始,逐渐过渡到主动活动,帮助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后期还会进行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和稳定性,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并根据恢复情况及时调整。
骨折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现场急救的正确处理,到医院的精准诊断与科学治疗,再到后期的康复训练,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希望通过以上对骨折治疗关键步骤的全面解析,能让大家对骨折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在面对骨折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为伤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康复前景。周平均增长0.28千克(0.56斤)。
(王永堂 郑州市中心医院 高新创伤骨科病区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