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生活指南:把控糖过成超酷的健康日常

2023-08-12 16:5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内分泌科病区,总能听到患者们的“灵魂吐槽”:“得了糖尿病,感觉生活乐趣少了一半,这不能吃那不能动,太煎熬了!”别让糖尿病变成生活的“枷锁”!其实只要掌握科学方法,控糖也能成为超酷的健康日常。今天就把“通关秘籍”倾囊相授,教你把控糖过成“健康时尚大片”!

一、糖尿病真相:身体里的“血糖失控危机”

糖尿病就像身体里的“血糖失控现场”。正常情况下,咱们吃进去的食物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胰岛素就像“快递员”,把葡萄糖精准送到细胞里,转化成能量供身体使用。但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出了状况:要么胰岛素“罢工”,分泌不足;要么细胞对胰岛素“不买账”,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葡萄糖在血液里“堆积堵车”,血糖一路飙升。

血糖失控可不是小事!长期高血糖会像“腐蚀剂”,慢慢损伤血管、神经,引发心脏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一堆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但别慌,只要学会科学管理,就能把失控的血糖重新“拉回正轨”!

二、饮食控糖:把餐桌变成“控糖战场”

(一)主食“变形记”:拒绝“精制陷阱”

白米饭、白馒头这些精制主食,就像血糖的“快速上升通道”,吃下去后血糖“蹭蹭”往上涨。试试主食“变形记”:把一半白米饭换成糙米、燕麦、藜麦等全谷物,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慢,能让血糖平稳上升;也可以用红薯、土豆、山药代替部分主食,它们自带甜味,营养还更丰富。下次吃饭时,不妨给主食来个“混搭风”,既控糖又美味!

(二)配菜“黄金搭配”:营养又稳糖

每餐都要保证“蔬菜+蛋白质+优质脂肪”的黄金搭配。绿叶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是“控糖小能手”,富含膳食纤维还低热量,放开吃也不怕;蛋白质选择鱼虾、鸡胸肉、豆腐,这些食物消化吸收时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再搭配一小把坚果(如杏仁、核桃)或一勺橄榄油,补充优质脂肪,让营养更均衡。记住,吃饭顺序也有讲究: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食物,最后吃主食,能有效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三)零食“心机选择”:解馋不升糖

谁说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零食?选对零食照样解馋!

零食选择依据:优先选择低GI(血糖生成指数)、富含膳食纤维或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添加精制糖及反式脂肪。

推荐选择:无糖酸奶搭配蓝莓、草莓,酸甜可口还富含益生菌;一小把原味坚果,补充营养又扛饿;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既能满足甜食欲望,又对心血管有益。不过要注意控制量,零食再健康也不能“放飞自我”!

三、运动控糖:把锻炼变成“快乐游戏”

(一)日常“碎片运动”:随时随地动起来

别觉得运动就得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利用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也能有效控糖!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爬一层楼梯能消耗0.1千卡热量,还能锻炼腿部肌肉;提前一站下公交,快走10分钟到目的地;洗碗时踮踮脚尖,看电视时做做抬腿运动。这些“小动作”积少成多,对控糖效果显著。

(二)趣味运动“打卡”:让锻炼不再枯燥

1.家庭健身操

跟着健身APP跳一段趣味健身操,像尊巴、有氧舞蹈,跟着动感的音乐舞动,既能消耗热量,又充满乐趣。可以拉上家人一起跳,来一场家庭健身PK赛,谁输了谁负责打扫卫生,让锻炼变得充满动力。

2.骑行探险

周末约上朋友来一场骑行之旅,探索城市周边的小众景点。骑行时,身体会消耗大量葡萄糖,帮助降低血糖,同时还能欣赏美景、放松心情,一举多得。记得骑行前测测血糖,随身带些糖果,以防低血糖。

(三)运动“小心机”:安全控糖有妙招

运动前一定要测血糖!依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建议,血糖低于5.6mmol/L时,先吃块饼干再运动,避免低血糖;血糖高于16.7mmol/L时,暂时别运动,防止诱发酮症酸中毒。运动时穿着舒适透气的运动鞋,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受伤。运动后也别忘测血糖,观察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为下次运动提供参考。

四、日常管理:把监测变成“生活习惯”

(一)血糖监测“趣味打卡”

别把测血糖当成痛苦的任务!准备一个可爱的笔记本,每次测完血糖就画个小表情:血糖正常画个笑脸,偏高画个小哭脸,偏低画个小闪电。每周统计一次笑脸数量,给自己设定小奖励,比如血糖达标次数多,就奖励自己看一场喜欢的电影。也可以使用血糖监测APP,自动生成数据图表,看着血糖曲线越来越平稳,超有成就感!

(二)规律作息“充电计划”

熬夜是血糖的“大敌”!每天尽量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就像给身体“充电”。睡前1小时别玩手机,泡个热水脚,听点舒缓的音乐,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规律的作息能稳定激素水平,帮助控制血糖。如果白天犯困,适当小憩20-30分钟,但别睡太久,以免影响晚上睡眠。

(三)压力管理“放松秘籍”

压力过大会让血糖“失控暴走”!学会释放压力很重要:试试冥想,每天花10-15分钟,专注呼吸,清空大脑;周末来一场“厨艺大作战”,研究健康又美味的控糖食谱;或者养盆小绿植,看着它茁壮成长,心情也会变好。当心情愉悦,血糖也会更“听话”。

五、就医管理:做自己的“健康卫士”

(一)按时复诊“雷打不动”

糖尿病治疗是场“持久战”,按时复诊就像给治疗效果“打分”。一般每3个月复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眼底,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别觉得麻烦,早发现问题早解决,才能避免小毛病变成大问题。

(二)用药管理“明明白白”

无论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都要严格遵医嘱!不同药物的服用时间、剂量都有讲究,比如磺脲类药物要饭前半小时吃,二甲双胍可以随餐服用。把用药时间设置成手机闹钟,准备一个药盒分装药品,避免漏服、错服。如果想调整用药,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千万别擅自做主。

得了糖尿病不代表告别高质量生活,相反,这正是开启健康生活的新起点!通过科学饮食、趣味运动、规律作息和定期监测,把控糖融入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你发现自己既能享受美食,又能活力满满地运动,还能把血糖稳稳控制住,就会明白:原来控糖也可以这么酷!记住,你才是健康的主人,跟着这份指南,开启超酷的控糖人生吧!

(王慧 郑州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病区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