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就像人体内的“后勤部队”,默默承担着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等重要任务。然而,当它“罢工”时,身体会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了解这些信号,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消化系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信号一:腹痛或不适
腹痛是消化系统出问题时最常见的信号之一。不同部位的腹痛,可能暗示着不同的疾病。上腹部疼痛,有可能是胃炎、胃溃疡在作祟。胃炎患者,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疼痛可能还会伴有烧心、反酸等症状。胃溃疡患者,溃疡面受到胃酸和食物的刺激,疼痛会更加明显,且疼痛有一定的规律性,常在饭后1小时左右出现,持续1 - 2小时后逐渐缓解。
脐周疼痛,可能是肠道痉挛或者肠炎引起的。肠道痉挛时,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会导致脐周出现阵发性绞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有时还会伴有腹泻。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也会出现脐周疼痛,同时可能伴有发热、腹泻等症状。
下腹部疼痛,女性可能与妇科疾病有关,但也不排除肠道疾病,如结肠炎、直肠炎等。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发生炎症,会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感,排便后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直肠炎患者,直肠部位受到刺激,也会出现下腹部疼痛,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感,即总是有便意,但排便量不多。
信号二:食欲变化
食欲的变化也是消化系统发出的重要信号。食欲不振,可能是胃肠消化液分泌不足,无法正常刺激食欲,或者是胃肠内的菌群失调,影响了对食物的感知和消化动力。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消化功能减弱,就会经常感觉没有胃口,看到食物也不想吃。长期食欲不振,还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出现消瘦、乏力、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相反,食欲突然增加也可能有问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就会出现食欲亢进的情况,但同时可能还会伴有心慌、手抖、多汗等症状。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能出现食欲增加,同时伴有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信号三: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的改变是消化系统出问题的常见表现。腹泻,可能是肠道感染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导致急性肠炎,会出现频繁的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稀糊状,还可能伴有腹痛、呕吐等症状。长期腹泻,还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的。
便秘,则与肠道蠕动减慢、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有关。长时间坐着不动、缺乏运动,或者饮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都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变得干结、难以排出。长期便秘还可能引发痔疮、肛裂等问题。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表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的肠道比较敏感,容易受到饮食、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出现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信号四:恶心或呕吐
恶心和呕吐也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在没有怀孕的情况下,如果经常感到恶心,甚至严重呕吐,可能是由于胃肠刺激或胃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比如,食物中毒时,摄入的食物中含有毒素,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暴饮暴食、酗酒等也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恶心、呕吐。
此外,某些疾病也会引起恶心、呕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酸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会引起恶心、呕吐,还可能伴有烧心、胸痛等症状。胆囊炎、胰腺炎患者,由于炎症刺激,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同时可能还会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
信号五:体重变化
体重的显著变化,尤其是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警示信号。体重下降可能与食欲减退、营养吸收不良或慢性疾病有关。比如,患有胃癌、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患者,肿瘤细胞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体重逐渐下降。此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萎缩,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可能出现体重下降。
相反,体重增加也可能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有关。代谢综合征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等原因,身体代谢出现紊乱,容易出现体重增加,同时还可能伴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问题。
消化系统罢工时,身体会通过腹痛、食欲变化、排便习惯改变、恶心或呕吐、体重变化等信号向我们发出求救。我们要关注这些信号,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张丹丹 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 痔瘘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