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里,医生常面临肉眼难以察觉的“生命雷区”:血管、神经、肿瘤边界……这些隐藏在组织深处的结构,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大出血、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而术中超声就像一位“隐形导航员”,通过实时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在手术中精准定位、避开危险区域,让手术更安全、更高效。
一、术中超声的“超能力”从何而来?
术中超声利用高频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穿透人体组织,通过反射声波形成图像。其核心优势在于:
1、实时成像:无需等待,术中即可动态观察组织结构,及时调整手术方案。
2、无辐射:相比CT、MRI,术中超声更安全,尤其适合孕妇、儿童及需多次检查的患者。
3、便携灵活:设备小巧,可移动至手术台旁,甚至直接接触脏器表面扫描,获得更高分辨率图像。
二、术中超声如何“导航”?
术中超声通过以下方式助力手术精准化:
1. 实时定位病灶
(1)隐匿性病变显形:对于微小肿瘤或深部病灶,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其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例如,在肝脏手术中,超声可发现直径仅数毫米的转移灶,避免遗漏。
(2)动态追踪:术中超声可实时监测肿瘤切除范围,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减少复发风险。
2. 评估血管与神经
(1)血管导航:通过多普勒技术,术中超声可显示血管的血流速度和方向,帮助医生避开重要血管,减少术中出血。例如,在前列腺癌根治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尿道周围血管,避免损伤。
(2)神经保护:在脊柱手术中,超声可识别神经根的位置,避免误伤。
3. 引导微创操作
(1)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穿刺可提高准确性,减少并发症。例如,在甲状腺结节穿刺中,超声可实时观察穿刺针的位置,避免损伤气管、食管等重要结构。
(2)射频消融:对于肝癌、肾癌等肿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可精准定位肿瘤,实现“毫米级”治疗。
4. 评估手术效果
即刻反馈:术中超声可即刻评估血管吻合情况、残留结石清除效果等,提升手术质量。例如,在胆囊切除术中,超声可确认胆总管是否通畅,避免术后胆漏。
三、术中超声的“实战案例”
1、肝脓肿引流术:一位74岁患者因胆囊坏疽导致肝脓肿合并感染性休克,生命垂危。术中超声第一时间明确脓肿与肝内血管的毗邻关系,避开重要结构建立引流通道,术中实时确认引流管位置,引流出脓液及脓性胆汁约200ml。术后超声评估脓腔变化,患者休克症状24小时内得到控制,最终转危为安。
2、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瘤边界及周围血管分布,帮助医生精准切除肿瘤,同时保留更多正常乳腺组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四、术中超声的“安全防线”
尽管术中超声优势显著,但操作中仍需注意:
1、严格消毒:侵入性操作(如超声引导下穿刺)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2、避免过度压迫:超声探头压迫组织可能导致血流受阻,需合理控制压力。
3、结合其他技术:术中超声可与CT、MRI等影像技术结合,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五、术中超声的“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进步,术中超声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
1、三维/四维成像:提供更立体的解剖结构信息,助力复杂手术。
2、人工智能辅助:通过AI算法自动识别血管、神经等结构,提高诊断效率。
3、融合导航:将术中超声与手术机器人结合,实现更精准的微创操作。
术中超声作为手术室里的“隐形导航员”,通过实时成像技术,帮助医生精准避开“生命雷区”,让手术更安全、更高效。从肝脏切除到乳腺保乳,从肿瘤消融到血管吻合,术中超声正改变着外科手术的未来。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小的创伤、更快的恢复和更好的预后。让我们期待这位“隐形导航员”在更多领域大展身手,守护生命健康!
(王小娟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麻醉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