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长河中,我们的眼睛如同明亮的相机,捕捉着世间的万象。然而,有一种眼疾却像一层迷雾,悄然蒙上这架“相机”的镜头,让视界变得模糊不清,它就是白内障。
一、白内障是什么?
白内障,简单来说,就是眼睛晶状体变得混浊,影响了光线正常透过,进而导致视力下降。晶状体位于眼球内,就像一个精密的透镜,正常情况下它是透明的,负责将外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让我们能看清东西。可一旦它出现问题,变得浑浊,就如同相机镜头起了雾、蒙了尘,光线无法准确折射,视觉自然就受影响了。
二、白内障有哪些症状?
视力减退:这是最明显的表现。早期可能只是看东西稍有模糊,如同隔着一层薄纱,对生活影响不大,很多人误以为是老花眼加重或者没休息好。但随着病情发展,视力越来越差,到最后可能只剩光感,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连自理都成问题。
对比敏感度下降:患者会发现区分相似颜色、细微图案变得更困难。比如看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纹,健康人能清晰分辨每条纹理,而白内障患者可能觉得一片糊,条纹边界模糊,这是因为晶状体混浊扰乱了光线传播,降低了眼睛对对比度的识别能力。
屈光改变:晶状体混浊程度不一,会导致眼睛屈光状态变化。有些患者原本近视度数莫名加深,或者老花眼突然减轻,以为自己视力“回春”,实则是白内障作祟。还有可能出现复视,看东西重影,这是因为光线经不规则混浊晶状体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多个影像。
眩光:在强光环境下,例如白天阳光直射时,或夜间开车面对对面车灯、路灯时,患者会感觉光线格外刺眼、周围有光晕,正常视物受影响。这是因为混浊晶状体无法均匀散射光线,导致部分光线散射异常,干扰视觉。
三、如何治疗白内障?
药物治疗:市面上有不少宣称能治疗白内障的眼药水,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药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早期白内障发展,延缓病情,无法真正逆转晶状体混浊。所以,千万不要轻信一些夸大其词的广告,盲目依赖药物,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手术治疗:当白内障影响到日常生活,视力低于一定标准时,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常见的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过程很精细,医生先用超声能量将混浊晶状体乳化成乳糜状,再轻柔吸出,随后植入一枚清澈、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替代原来病变的晶状体,就像给相机换上新的高清镜头,光线重新精准聚焦,视力得以恢复。整个过程创伤小、恢复快,部分患者术后第一天视力既有显著改善,多数患者视力在术后数天至数周内逐渐恢复并稳定。
四、日常如何预防白内障?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自由基对身体伤害。均衡饮食,多吃富含抗氧化剂食物,如蔬菜(西兰花、菠菜)、水果(蓝莓、橙子),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 C、E 和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被认为有助于中和自由基,可能对保护晶状体细胞有益。
防护紫外线:外出时戴上太阳镜,选择能阻挡紫外线的镜片,尤其在沙滩、雪地等紫外线反射强的场景,为眼睛撑起一把“保护伞”,降低紫外线对晶状体的直接攻击。
控制基础疾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性疾病的人,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糖、血压平稳。因为这些疾病会引起眼部微血管病变,间接影响晶状体营养供应与代谢,诱发白内障。
定期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有家族病史等高危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眼部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能在白内障初现端倪时密切关注,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白内障虽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做好预防与治疗应对,就能驱散眼睛上的这片“迷雾”,让生活始终清晰明亮。别等视界被完全遮蔽才重视,从现在起,呵护好我们的双眼吧。
(杜幸幸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眼科 主管护师)